获得“四会”——使识字落到实处上林县木山乡中心学校罗小杰[内容摘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方法,在每一个字的学习中达到“四会”,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所谓识字学习中的“四会”是指:会认即认清字形,会读即读准字音,会讲即能讲解、分析字形结构及其意义,会用即会在阅读、说话、写作中使用。[关键词]情景呈现循环复现家校联手[正文]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要使识字教学得以有效进行,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关键。可如果在识字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被动、机械地记,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方法,在每一个字的学习中达到“四会”,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所谓识字学习中的“四会”是指:会认即认清字形,会读即读准字音,会讲即能讲解、分析字形结构及其意义,会用即会在阅读、说话、写作中使用。在平常的教学中“四会”能力常常得不到落实,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学中只注意教学生认识“这一个字”,没有让学生意识就“这一个字”的认识而学会人“这类字”。落实“四会”的识字教学,我探索出了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办法。情景呈现法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营造”识字的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熏陶感染,久而久之,许多字“耳熟能详”了,就像自己的“朋友”一般,见面就能认出来。如:将同伴的名字张贴在课桌的一角,把所学的科目书写在黑板上,把图书的名字、文具的名称等张贴在“学习园地”上,每当课余,许多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认认、读读、念念”。教室的墙上专门开辟《识字园》,把学生认起来很困难的、容易混淆的或学生生活中经常见面的。但教材中未出现的常用词,制作成词语卡片,注上拼音,布置在《识字园》里,定期更换。学生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基础,大家每天呆在教室里的时间很多,有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同伴互学,气氛融洽,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发也可以推广到家庭,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情境”。如:在家具上张贴它们的名称,把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文字像结合,“日久生情”。这样的环境呈现法比机械地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循环复现法学生的识记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就应宽容学生的“遗忘”。反复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巩固方法。循环听写、循环更换“识字园”的内容,循环开展同类的识字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已经学得的字能够得到更多“见面巩固”的机会,这就如同认人一样,如果见上一面后,便分隔天涯,多年后再次相见,就不认得了,一次生二次熟,多见面自然就熟悉了。互助检查法后进生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有班级、有群体,就有“比较之下”的后进生。而班额过大,使得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在班上建立“1+n”互助小队,充分发挥集体自我教育的能力,转化后进生,发展中等生,提高优生,整体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成果,这是一剂“良药”。专家助教法学生是不同的文化个体,每个人就是一种潜在的可供教育利用的资源。有的学生擅长讲故事,有的学生识字能力特别强,有的学生字写得很漂亮……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资源”,让他们相互影
获得“四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