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简化诊疗方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简化诊疗方案.doc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作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四)症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鼻鼾痰鸣,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3)元气败脱证:昏聩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2、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4)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5)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应用时机:针灸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2、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学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腹针、梅花针、耳穴敷贴、灸法和拔罐等。3、针灸方法临床可分为中脏腑、中经络,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主穴: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太冲、太溪;闭证加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在选择治疗方案的同时,根据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常见症状,如吞咽困难、便秘、尿失禁、尿潴留、复视、语言障碍等加减穴位。如吞咽困难可加翳风等,或采用咽后壁点刺等;尿失禁或尿潴留可加针中极、曲骨、关元等,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也可按照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不同特点和治疗原则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醒脑开窍针刺法、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抗痉挛针法等,可根据临床症状选用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技术、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技术等。醒脑开窍针刺法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完骨、天柱;手指握固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照海。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淤者,加足三里、气海;阳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中脏腑闭证加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太冲、合谷;脱证加灸关元、气海、神阙。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穴,—1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操作1分钟;再刺水沟,—,用重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进针1—,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使下肢抽动3次。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1—,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提插泻法,使前臂和手指抽动3次;委中采用仰卧直退抬高取穴,—1寸,用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次。风池、完骨、天柱均针向喉结,进针2—,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分钟,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展开为度。—2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毫

简化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20-04-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