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说课稿.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说课稿一、开场白:各位老师,晚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二、说教材苏教版的《必修四》是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编写的,准确反映了新标准的精神和思想。并且构建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选入的课文更是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既突出高雅的进步的文化,又注意选入文质兼美的通俗作品。而且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本,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探索学习方法,留足空间,增加弹性,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苏教版的《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专题中第二个板块“英名与事业”的第三篇,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在马克思墓前讲话》和《我有一个梦想》,前一篇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所写的悼词,对马克思医生作精要总结并给以极高评价,表达了沉痛悼念之情,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继续奋斗。后一篇是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的演说词,强烈抗议黑人所遭受的不平等遭遇。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习这篇序言,就能更好的理解理想的重要性,更能理解黄花岗烈士的牺牲精神,作者在这篇序文中,怀着满腔的革命激情,热情赞颂了黄花岗烈士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伟大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反动逆流的泛滥表示了深切的忧愤,激励国人发扬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所以这篇课文安排一课时,以学生自读为主。,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刚进高一时的基础比较薄弱,不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还延续初中学习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而高中的语文学习,古文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一块。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四、教学目标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古代的议论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议论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我把这篇书序的三维目标定为: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和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学生对于记叙、抒情和议论能区分清楚,关键在于学习作者如何把三者融合起来,句中融情、字字融情。所以把这定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对偶、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教学难点本文的写作目的及本文的写作意义。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勖国人”,到结尾才点出来,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篇书序的意义及影响,必须结合历史背景,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空荡荡的容器,而应看作是一支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它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因此,教师的引导点拨要恰到好处,通过学生自己的研读和赏析,有所感悟和体味。因此把教学方法设计为: 点拨法研读法赏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对于八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是不熟悉的,直白的历史不能让他们感受到那次起义的惨烈。通过同为起义参与者黄兴写的词导入,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投影: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这是民主革命以及黄花冈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黄兴,为纪念广州起义烈士写的一首词。当年,鉴于从1895年以来,起义屡次失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对黄花冈起义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会议,计划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决定4月13日首先在广州起义,然后向北进军。但是快到起义的日期了,海外捐款还未寄到,机械也未运齐,不得不延期于4月17日举行。因为起义领导方面多次变动命令,清军闻讯,先有准备,革命党人寡不敌众,终于失败。起义虽然没有成功,却奠定了武昌革命的胜利基础。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wlgqnh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