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第一章森林立地1、概念: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与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主要组成部分。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学科。立地: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地段植被及其环境总与,是自然地理发展自然综合体。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植被与其环境总与,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立地类型(Site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自然综合体集合。森林立地类型(Forestsite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森林地段组合。立地质量(site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例子:森林、草原]。立地条件(site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自然环境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与立地条件可以通用。2、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1)物理环境因子,其中又包括:a、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从南到北水平分布、从高到低垂直分布)。举例:森林分布特点:稳定、简单。b、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地形影响水热条件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与测定;②与树木高生长以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是各项生态因子综合反映结果。c、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③比较容易测定;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与肥力水平。d、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作用。(2)植被因子: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或种组)、建群种(或优势种)林木优势高、生物量、收获量等。(3)人为活动因子:包括经营活动(森林收获与林下经营)与破坏活动(反复樵采与收取枯枝落叶)3、简述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主要方法(1)直接评价法:直接利用收获量或生长量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parisonsbetweenspecies生长截距法growthintercept(2)间接评价法:是多变量定量剖析法如:测树学方法measurationalmethods指示植物法plantindicators地文学立地分类法physiographicsiteclassification群体生态坐标法synecologicalcoordinates土壤—立地评价法soil-site-evaluation土壤调查法soilsuervey第二章林种规划与树种1树种选择应考虑哪些基础?(一)物理因素:气候因素:水热组合;地形与地貌因素。(二)生物因素(1)树种生物学特性(形态、解剖、遗传特性)①生长特性:速生、慢生;②形态特性:树干通直,自然整枝性能强;侧枝发达,自然整枝性能弱;主根发达,根系侧根很发达,根系浅。③萌蘖性:萌蘖能力强,萌蘖能力差,甚至不能萌蘖(2)树种生态学特性(对环境需求与适应能力)①光照: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荫树种;②水分:耐旱树种(耐、抗、避)、耐湿树种③温度:喜温、耐寒等④土壤:耐瘠薄、喜肥侧根很发达,根系浅。⑤萌蘖性:萌蘖能力强,萌蘖能力差,甚至不能萌蘖(3)林学特性:单位面积产量—密度、结构。2在确定树种选择时应把握哪些原则?①经济学原则;②林学原则繁殖材料来源繁殖难易程度组成森林格局与经营技术③生态学原则立地温度、湿度、光照、肥沃等状况是否满足树种生态要求;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遗传)树种之间相互关系景观或斑块间关系3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物理因素与生物学因素间关系?地与树是矛盾统一体两个对立面。我们所说地与树适应,是指它们之间基本方面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是比较协调,能够产生人们期望经济要求,可以达到培育目。在这一前提下,并不排除森林培育某个阶段或某些方面会产生相互矛盾,这些矛盾需要通过人为措施加以调整。当然这些人为措施又受一定社会经济条件制约。在这个问题上需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拘泥于树种生态学特性,持过分谨慎态度,看不到树种特性有一定可塑性与人类在创造林木生长条件方面主观能动性;另一种倾向是不能科学地剖析立地条件与树种生态学特性,凭着“人定胜天”思想与热情,不顾成本,只能是事倍功半,或劳而无获。4适地适树途径有哪些?(1)选择选树适地: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造林树种;选地适树: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主栽树种或拟发展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造林地;(2)改造改树适地:在地与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
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