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关帝庙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 15 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 589 ) ,宋朝大中祥符七年( 1014 )重建,嗣后屡建屡毁, 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 1072 ) 大火之后, 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 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 2 米的结义碑 1通, 白描阴刻人物, 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 千枝万朵, 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 座北朝南, 仿宫殿式布局, 占地面积 18570 平方米, 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 中院是主体, 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 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 主次分明, 布局严谨。殿阁嵯峨, 气势雄伟; 屋宇高低参差, 前后有序; 牌楼高高耸立, 斗拱密密排列, 建筑间既自成格局, 又和谐统一, 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 藤萝满树, 草坪如毡, 花香迷人, 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 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 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 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 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 铺上台板即可演戏, 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 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 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 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 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 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北宋崇宁三年( 1104 ) ,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 郁郁葱葱, 配以石华表一对, 焚表塔两座, 铁旗杆一双, 月台宽敞, 勾栏曲折, 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 进深六间, 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 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 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 26 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 52 根。砌栏板 50 块,刻浮雕 200 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 300 斤, 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 铁鹤一双,
解州关帝庙 .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