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日本血吸虫一、学时分配:2学时。二、教学大纲要求【掌握】1、寄生人体的种类:我国常见的种类——日本血吸虫。2、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形态特点及与其他吸虫的主要区别。3、日本血吸虫虫卵及尾蚴的特点。4、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去路、中间宿主、感染方式。5、日本血吸虫虫卵的致病机理。6、血吸虫病的各种病原学学诊断方法的原理、意义。【熟悉】1、童虫在人体内的移行。2、虫卵肉芽肿的致病作用、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急性期、慢性期。3、血吸虫感染中伴随免疫的特点。4、血吸虫病的流行分布与环节。5、血吸虫病的防治原则。【了解】1、虫体在钉螺体内的发育。2、尾蚴性皮炎。3、血吸虫感染中免疫逃避的机理。4、血吸虫病的各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原理、意义。5、钉螺孳生地类型。6、综合性防治措施的意义。三、主要教学内容裂体吸虫隶属于裂体科裂体属,成虫寄生于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静脉血管内,亦称血吸虫或住血吸虫。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以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最广,危害最大。此外,还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人体的报道。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即通常所说的血吸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在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等方面和其他人体吸虫有不同特点:雌雄异体成虫在血管(肠系膜静脉或膀胱静脉丛)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尾蚴尾部分叉,在水中经皮肤侵入宿主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一、:雌雄异体,虫体呈圆柱形,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1)雄虫:乳白色,长10-20㎜,-㎜,背腹扁平,自腹吸盘以下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的沟槽称为抱雌沟。(2)雌虫:前细后粗。虫体长20-25㎜,-㎜,,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但不及雄虫明显。虫体因肠管内含较多红细胞消化后残留物而呈灰褐色。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态。(3)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和肠管。肠在腹吸盘后分为两支,延至虫体中部之后汇合成单一盲管。(4)生殖系统:雄虫由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生殖孔组成。睾丸一般七个,串珠状排列,每个睾丸发出一输出管,汇于输精管,向前通于贮精囊,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雌虫生殖系统包括椭圆形卵巢一个,位于虫体中部,由卵巢发出一输卵管,向前与卵黄管汇合于卵模,子宫开口于腹吸盘后方生殖孔,内含虫卵。(5)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大小平均为89μm×67μm,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棘,。成熟虫卵内含一毛蚴。:梨形或长椭圆形,左右对称,周身被有纤毛,为其运动器官。尾蚴:属叉尾型,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部长筒形,无眼点,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较小,位于体后1/4处,腹吸盘周围有5对左右对称的单细胞腺体,称为钻腺。二、生活史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感染阶段为尾蚴,人因接触含有尾蚴的水而经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精脉系统,雌虫产卵于肠粘膜下层静脉末梢内,一部分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卵内毛蚴孵出并能侵入钉螺体内,经母胞蚴、子胞蚴的无性繁殖阶段发育成尾蚴,尾蚴逸出螺体并在水的表
第三章吸虫--日本血吸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