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双性化人格.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相关研究: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
2017/11/181
1
双性化
性别角色行为
传统的男性化—女性化(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形成的)
桑德拉·贝姆提出双性化
双性化
女性化
无差别
男性化
女性化
男性化




双性化模型
2017/11/18
2
双性化
发展心理学角度
反映两性由生理差异造成的心理特征的兼具或统一的状态,如“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珍妮特·希伯雷·海登,B·G·罗森伯格,1980)、“男女两性正性特征在个体身上的混和”(Elle Pile Cook,1985);
社会心理学角度
强调两性心理气质的社会功能的协调,具有动力性和系统性,(1973)就将“双性化”理解为协调能动性与合群性两方面需求的最佳平衡过程。
2017/11/18
3
双性化
易性癖
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故又称变换性别癖或性别转换症,属于性别身份识别障碍。男女都可见,以男性较多,男女比例约为3:1。
中性化
根据本姆的双性化理论,一个人的性别倾向可以分为四种: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中性化。本姆认为:“中性化”可以说是“无性化”,是社会性别最不突出的一类群体,它没有显著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2017/11/18
4
双性化
形成原因
荣格的阿尼玛、阿尼姆斯学说和对立性别理论
儿童时期潜意识中的双性化倾向
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
女性进入职业场所
大众传媒
计划生育政策
……
2017/11/18
5
双性化
双性化教育
美国流行双性化教育
美国专家的建议:鼓励学习、增加机会、不宜过清、顺其自然、避免极端
2017/11/18
6
双性化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杜军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四所不同类型院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取向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但男女同学趋于双

双性化人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123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