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历史复习的几点反思 论文.doc关于高三历史复习的几点反思钟显添(龙南屮学,江西省,龙南县,341700)摘要: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即将接近尾声,通过几个月以来的复习工作,有些方面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探讨,以便在下一个阶段的复习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反思总结高考复习是一项复杂、深奥的学问,我只是刚入门的一个初学者,以下的观点只是我个人肤浅的看法,谬误之处,还请同行批评指正。但我相信,只要不断思考、不断研究、大胆创新,必将能为高考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要加强引导,正确处理好教师精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老师满堂讲,但还是难以讲完讲透,结果是老师手忙脚乱,学生没事可干。这样的复习教师讲的累,学生也听的厌烦。新课程标准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很明显,新课标特别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强调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改进。高三历史复习时间短、复习量大,要圆满的完成复习任务,就更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但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要进行放羊式的课堂教学,若不给学生一定的复习目标和方向,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的茫然。因此在复习屮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处理好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精致高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我看来,精心设计、编制好复习的学案就是其中i种很好的手段。复习学案的编制首先应该立足于学情和考情,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手边的复习资料很多,但是很多复习资料内容陈旧、观点过时,不能拿来就用,教师应对其加以取舍、整合,将其校本化,止确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学案的编制一般包括•学生预习、课堂探究、课后练习等部分,通过课前的预习部分指导学生进彳亍自主复习,梳理相关考点,完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大减少课堂的负担,实际上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课堂探究的内容也可以预先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在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中轻松突破重点、难点;课后的巩固练习及时地将复习的内容进行迁移运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也得到了解放,从“灌”变成了“导”,教学效果必然有所提高。二、要整合知识,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般来说,高三历史的一轮复习重视基础知识,二轮复习则更重视知识的整合提高,知识线索、体系的构建,但我认为在二轮复习屮也要处理好具体知识点与整体知识线索体系之间的关系。因为在高考中选择题基本全是考知识点,非选择题也是以知识点为基础,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仍然要重视、巩固第一轮的知识点,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比较同类知识点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归纳、分析、评析等能力。在理解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要理清、理解章节的内在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把知识点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理解。既耍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
关于高三历史复习的几点反思 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