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附件: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东莞市经济贸易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二O一O年二月
东莞市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调研组成员名单
组长:陈桂明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局长
副组长:刘炯贤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黄子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组员:张劲帆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科长
罗翼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副科长
李树峰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副主任科员
周伟钊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科员
王锦超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科员
陈钰梁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科员
宋玉娟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信息产业科工作人员
李树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任爱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黄光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王存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孟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郭毅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高宇玲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谢洪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前言
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东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型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产业规模稳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5>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东莞市政府委托,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了调研组,承担了这一光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经过多年发展,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居全国前列,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新兴产业正加速兴起。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市的外向型产业结构面临极大冲击,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与结构升级受到严峻挑战。
而全球信息产业转移持续深化,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内需市场潜力加速释放,为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面对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各城市之间产业界限日益模糊,东莞市原有产业优势面临诸多挑战与竞争。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增长方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向心力,已是东莞市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产业地位的必由之路。
然而,面对依托地缘及政策的自发集聚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的大产业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面对以镇街为单位的自主推进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强调整体布局的大基地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面对橄榄型产业链结构与哑铃型产业价值链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面对社会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与产业发展综合环境需求不断提升之间不相适应,东莞市应从根本上采取以下对策:
——找准四个产业定位:建设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打造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争当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做好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
——确定一个发展战略:确立“集约创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明确三条基本思路:一是稳定发展,持续加强综合性产业环境建设,稳定现有支柱型制造业发展;二是融合发展,大力培育融合型、带动型产业,充分释放两化融合的产业倍增效能;三是跨越发展,大力扶持市场潜力大、产业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产业,带动产业跨越升级。
——贯彻四项指导思想:将保持产业稳定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将升级制造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将加强园区建设与引进重大项目相结合;将打造城市品牌与优化产业环境相结合。
——突出四个发展重点:扶新扶强,以新产品和新技术引进带动3C制造业和元器件产业升级,并大力发展应用电子和现代装备制造业;求新求高,以发展“新”型产业为突破口,根本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创意,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设计业,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融新融合,有效结合城市及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全方位多层次实现两化融合。
——建设三个重大工程:产业综合环境优化的植桐工程、重点产业发展与重大项目引进的引凤工程和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筑巢工程。
——落实三个产业布局:整合全市资源,充分发挥各区镇制造业优势,整合发展电子制造业“大基地”;以松山湖为中心,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核“新”区;结合产业发展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四大特色新兴产业群。
——3>实施四项配套政策:推动转型升级的政策、促进重点行业的政策、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和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
——采取四项具体措施:加强组织保障、注重规划引导、推进重大项目和健全产业服务。
东莞市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调研组
二OO九年十二月
目录
4一、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与背景
附件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