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完美背诵讲义 1 、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它是“通过任命幻想, 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恩选集》即: 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故事。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方面对诸如洪荒灾害,风雨雷电的自然想象无法解释, 一方面又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勇于探索并表现出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 但这种愿望正能靠幻想来满足,于是就产生了神话,可以说,神话是原始人以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形象化的结果。中国的古代神话丰富多彩但保存下来的不多,按内容大致分类如下: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禹繇治水氏族神话:黄帝战蚩尤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滥觞, 它丰富的素材, 浪漫的想象, 无不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由此掀开光辉灿烂的第一页。 2 、关于诗经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 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采诗,献诗,删诗说透露了诗经的作品来源与编定情况。笙诗—小雅寸目无辞,共 6 篇,皆为用笙演奏的通用乐章名。四始—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变风变雅—诗大序: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变指时世由盛转衰, 政纲崩坏, 变风变雅犹指那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揭露统治者荒淫暴虐丑行等显示注意诗章, 变风变雅承载着诗可以怨的功能, 其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后世作家,但在孔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有体现出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特点。六义说—诗大序: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无曰雅,六曰颂, 现在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风指各地民间曲调,雅指周王畿所在地曲调, 颂指宗庙祭祀配以舞蹈的曲调, 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 按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总之,六义之中,风雅颂是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3 、关于楚辞楚辞是继诗之后的一种独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新诗体,它是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 到汉代概称辞赋楚辞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 从创作方法来看, 诗经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 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 而楚辞却以南方地方风俗喜欢, 自然景色, 地理名物为主要内容, 楚辞作者想象丰富,长于抒情,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浪漫主义传统。从表现手法来看, 楚辞不但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还将之进一步发展为象征手法, 丰富了诗歌的审美蕴涵从句式和篇章结构看, 楚辞将诗经的四言句式扩展为更富表现力, 容量更大的六七言新句式, 并间以兮,些等语气词,这成为楚辞体的重要标志。从作者和作品风格看, 诗经多为民间集体创作, 风格朴素自然, 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其作品铺张夸饰,辞藻华丽,感情更为丰沛,形成一种弘博丽雅的风格。楚辞的社会文化渊源: 楚地的地方音乐的发达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楚地巫祝祭祀之风盛行南北文化的交融和影响 5 、关于乐府乐府最早是西汉一个官署的名称, 顾炎武: 后人以乐府所采之诗名之曰乐府。后演变为一种诗体,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大系统。乐府诗—特指那些由国家音乐机关所采集整理编定的民歌, 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进步诗人在向民歌学习的过程中, 以其创作实践有丰富了乐府诗, 乐府诗的演变与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两汉乐府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 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借古题写时事, 开创了文人乐府, 形成了乐府的两大系统, 民歌乐府到南北朝为一变, 以吴声歌曲为代表的南北朝民歌几乎都是以爱情为题材, 郎歌妙意曲, 侬亦吐芳词, 对唐诗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 而文人乐府到唐代李白融合南朝乐府的明转天然和北朝乐府的质朴刚健,将文人古题乐府带上最高峰, 但后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向上直承两汉乐府的文学精神, 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 开创新题乐府, 向下又深刻影响了白居易所领导的新乐府运动, 白氏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 惟歌生民病的进步文学主张, 总之, 乐府诗代表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进步传统, 它的演变与发展泽溉了历朝累代的诗人, 可以说, 两汉以降的进步诗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 当然, 自宋后, 词曲也称乐府, 如东坡悦服, 酸甜乐府, 这种混淆仅着眼于音乐性一点,可略而不论。 6 、关于五言诗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样式之一,在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某些篇章出现了五言句式, 至于明间五言谣谚在两汉时期也有流传, 但其在历史条件和文学本身发展的制约下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