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层急救站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基层急救站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doc基层急救站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指导自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重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其中绝大多数AMI猝死发生在院外。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⑴。1临床表现易患人群多有高血压病史,近半数患者有心绞痛,、糖尿病人;发病多在春、冬季节;常在安静与睡眠时发病,部分病人则发病于剧烈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在饱食脂肪餐之后。,或平时有心绞痛症状,但近数周内发作次数较前频繁,疼痛程度剧增,时间延长,伴周身冷汗,烦躁不安,恐惧或濒死感。剧烈胸痛是AMI最早、最突出的症状。胸痛的特点:(1)胸痛部位:典型部位在胸部正中稍下方,或者在心前区,疼痛范围也较心绞痛广泛。(2)胸痛程度:异常剧烈,难以忍受,胸痛呈压榨、窒息、撕裂样或绞痛。(3)胸痛持续时间:一般为2天左右。(4)胸痛向周围放射:常放射到左上肢、左肩、左颈部。(5)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无效。,如心律失常、新出现的杂音和(或)第三或第四心音,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相关休征。2AMI心电图改变院前急救现场条件受限,无法进行心肌坏死标志物测定。心电图检查结论成为AMI院前评估的主要客观依据。要求数分钟内完成心电图的检查及分析。AMI按其心室壁总损范围可分为穿壁性、心内膜性及灶性3种,大多数为穿壁性。(1)中央坏死区:坏死区波形主要看QRS波,病理性Q波或QS波,从无到有或由浅变深。(2)损伤区:心电图出现朝向心外膜面的导联ST段抬高。ST改变最早期可表现T波起始部的钝角消失,即T波起始部角度拉直。以后ST段斜行抬高,抬高到一定程度时与T波融合呈单向曲线,凸面向上,持续数日至数周逐渐下降,恢复正常。(3)缺血区:AMI早期,其T波向量背向心内膜而朝向心外膜,因而早期表现T波直立、高尖,逐渐发展,坏死区和缺血区逐渐由心内膜穿透心外膜时,T波幅度逐渐下降,变为倒置,逐渐加深。倒置的T波两肢对称,底端尖顶样,呈典型的“冠状T波”改变。以后T波逐渐变浅,大多数在数日内恢复正常。,但出现上述ST段及T波的演进性改变。。前间壁VI、V2(V3)导联;前壁V3、V4(V5)导联;下壁II、III、aVF导联;侧壁I、aVL、V5、V6导联;后壁V7、V8导联可出现相关心电图改变。3院前评估院前评估要抓住本病最突出的特点,骤然发病,剧烈胸痛。疼痛的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更严重更持久,休息及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出冷汗、恐惧、有濒死感,低血压和休克。院前评估时注意胸痛和疼痛部位的差异性,如有些老年糖尿病人无明显胸痛表现。下壁AMT病人多表现为上腹疼痛。有些患者的疼痛发生在头颈部、咽喉、下颌处。也有以其他症状为首发症状掩盖胸痛,如突然出现的心力衰竭、晕厥、血压下降。脑血管意外和AMT有时可互为因果或同时并存。所以遇45岁以上突然出现不明原因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或原有高血压急剧下降,伴冷汗者,有胸痛或无胸痛,均应考虑AMI可能,及时结合心电图进行评估。

基层急救站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7 KB
  • 时间2020-04-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