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江流域泥沙输移比摘要: 东江流域泥沙的输移比现状、输移比的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 指出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 泥沙中推移质比倒较大. 致使该区泥沙输移比远小于 1 ,这是东江流域泥沙运移的重要特征;输移比在空间上有明显差异并且沿程逐渐增大。从时间上看, 输移比有不断减小的趋势. 今后一段时间, 随着区内河流径流量的减少和人为侵蚀作用的加剧,泥沙输移比仍会减小。关键词;东江流域泥沙输移比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南部的东江, 是珠江四大水系之一, 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三面环山, 一河中贯, 山河交错, 地势起伏, 南濒南海。本区因纬度差异和地势高低的不同, 南北差异明显。北部山地,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冬冷夏热,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年降雨量 1600 ~ 2000 毫米,可满足中亚热带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 1800 ~ 2000 毫米。河源、博罗因受地形雨的影响,成为全省暴雨中心之一。频发的暴雨、洪水、泥石流及日益频繁的人类各种不良工程活动, 使水土流失正在加剧。由于侵蚀物质较粗, 常作为推移质被流水搬运并沿程沉积, 这样就使根据河流输沙量确定出的侵蚀模数值常常偏小。为了正确认识土壤侵蚀问题, 给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有必要研究河流泥沙的输移比, 以深刻揭示侵蚀产沙与河流泥沙运移沉积的规律。一、输移比现状输移比是指流域实测输沙量与流域侵蚀总量之比。当流域侵蚀物质愈是以悬移质状态被流水搬运时, 所测得的输沙量与流域侵蚀量相差愈小,此时,河流泥沙输移比愈接近 l ,在中游的大部分地区输移比就属于这种情况_ 。但是参与侵蚀的物质近较中游地区复杂多样, 而且粗碎屑物质所占比例很大, 一般小于 1mm 的泥沙以悬移质的形式被流水搬运, 而大于 1mm 的泥沙则以推移质形式被流水搬运,这部分推移质在河流全沙中的含量一般可达到或超过悬移质量。该区河流泥沙的输移比普遍远小于 1 ,这是东江流域泥沙运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河流泥沙的推移质量和悬移质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水动力和地貌等条件的变化可以互相转化。作为推移质,既可以被流水以推移的方式向下游输送, 也可在相应条件变化时沿程沉积; 作为悬移质, 在适当的条件下, 也可成为推移质甚至沿程沉积。二、推移质的产生地质地貌复杂, 在各种地质作用影响下, 岩石风化破碎, 形成大面积分布的易侵蚀岩土,包括第四纪各种成因的松散堆积物( 如主要由基岩风化物形成的山地石渣土等) 、前第四纪抗蚀力弱的粘土岩类、部分砂岩、片岩、板岩、千枚岩及风化的岩浆岩等。大量的风化碎屑物成为推移质丰富的物质来源,其中 ~0 .25mm 者成为悬移质的主要来源, > 特别是 05~ 5mm 者成为沙质推移质的来源。由于地形高差悬殊,陡坡峭壁比比皆是,夏秋之际,暴雨频频, 使得重力侵蚀的泥石流作用成为泥沙推移质最重要的产出方式。重力侵蚀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在中高山区一些陡峭临空的坚硬半坚硬岩类如碳酸盐岩、碎屑岩类和火山岩类分布区。岩石性脆, 裂隙发育, 风化破碎岩块在重力作用下骤然崩落. 形成崩塌; 二是在疏松的花岗岩、闪长岩、砂岩等陡坡常有风化物沿坡面向下滚动形成泻溜侵蚀; 三是各种松散岩类和石质岩类滑坡。在区内强暴雨的作用下, 上述脱离母岩的碎屑物又常以泥石流和坡面流水的形式由山坡或支沟搬运至
浅析东江流域泥沙输移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