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略论信托公司实施新办法的过渡期策略.doc.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略论信托公司实施新办法的过渡期策略文章标题:略论信托公司实施新办法的过渡期策略 2007 年初,银监会发出《关于实施新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称:(1) 凡能够按照新办法开展业务的信托公司, 应当于新办法颁布后向银监会提出变更公司名称和业务范围等事项的申请, 经批准后按照新批准的业务范围及新办法有关规定开展业务, 鼓励已换领新证的信托公司优先开展资产管理类业务、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产业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受托境外理财等创新业务。(2) 凡暂时难以按照新办法开展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向银监会提出过渡期申请(附过渡期方案) ,经批准后进入过渡期经营。过渡期从新办法正式实施之日起,最长时间不超过三年。一、不同过渡期安排的利弊分析早一天执行《新办法》,可早一天获得开展创新业务的政策支持,跻身创新类信托公司行列, 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形象。显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过渡期越短越有利; 但缩短过渡期可能会抬高信托公司的转型成本。增加转型成本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 为尽快完成不合规固有资产的剥离,采取出售、转让等方式处置的可能会加大跌价损失;采取分立方式处置的, 处于主导地位的控股股东为取得其他股东支持, 尽快就转型方案达成一致, 可能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利益让步;(2) 既有信托业务需要依据转型要求作出相应调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3) 为按新规要求实现全面转型, 信托公司需要加快自身业务发展战略、内部组织架构、信托业务运作模式调整, 可能需要借助外部专业机构的帮助或组织内部专门班子突击, 从而影响在转型与正常经营之间人力资源投入的比例;(4) 结束部分原有信托业务运作模式, 创新符合新办法要求新的信托业务运作模式,完成原创性信托产品线设计与营销,是一项意义重大、难度极高的工作, 而形成后台支持的资产和风险管理能力更非易事, 均需要人力与财力的大量投入,甚至需要借助高校或其他专业机构力量。总之,对信托公司而言,过渡期越短,需要的人力、财力投入越多,对眼前经营造成的冲击越大, 但有利于赢得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即“短线利空、长线利多”;过渡期越长,可学习模仿先行者,需要的人力、财力投入相对较少, 对眼前经营造成的冲击也越小, 但不利于市场竞争优势的形成,即“短线利多、长线利空”。( 本文原载:信托法律网) 二、影响过渡期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信托公司确定过渡期策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 、股东态度。本次信托公司转型,涉及公司固有资产剥离,不论采取分立还是出售、转让, 均属于股东会决策范围, 必须是获得具有重大事项决策权的多数股东认同的方案方可通过实施。而面对当前信托公司重大的政策调整, 股东可能需要对“信托公司金融牌照价值”作出重估后, 方能确定自身的立场。尤其是对不合规固有资产的剥离, 不同方案可能直接影响股东的各自利益, 因而形成方案选择上的不同立场。鉴此, 帮助股东全面了解新办法内容及其影响, 力争在股东层面统一认识, 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进而在此基础上明确转型方案的基本取向是公司制定过渡期策略的前提。 2 、发展目标。若以“建设一流信托公司”为自身中期发展目标的信托公司,可采取较为激进的过渡期策略,借助本次机构换证和业务转型,力争跻身本行业的“第一方阵”;若以“中流信托公司”为自身中期发展目标的信托

略论信托公司实施新办法的过渡期策略.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