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中学的教学改革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人。也正是这一朴素的教育实践,实现了被很多人认为是“理想”的新课程理念。我们们的实践中,集中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一、关注生命的教育观教室墙面高挂着的“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生命我把握”时刻提醒学生为了明天而奋斗。像兴隆中学这样的农村学校,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一生发展奠基”,是句再实在不过的话了。在这种为学生生命质量负责的思想下,兴隆口中学摆脱了单纯追求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正是对生命关注,使得兴隆中学的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这里的教学过程正在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看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自豪地宣称:“你们的方法都挺好,但我的方法更好”;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用丰富多彩的手段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正是教育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精神饱满、自信专注。二、自主发展的学生观兴隆中学校长黄红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在每个班的醒目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充分反映兴隆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兴隆中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有了自己主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单打独斗”,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课堂学习成为知识生成能力,知识生发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场所。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兴隆中学的教师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一次一次体验着“教学相长”,一次一次品味着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不管是一题多解还是演示创意,不管是演绎延伸还是总结归纳,学生总能让教师吃惊地感到:“我们的学生真厉害!三、。为了“剥夺”教师对课堂的主宰,黄校长砸掉了所有教室的讲台,搬走了所有的讲桌,改变了千百年来学生面对先生的
“351”教学模式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