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一早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恢复阶段1-2期。(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二)早期康复方法: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2、翻身练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3床上自我辅助练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8、排痰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及味觉刺激。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等。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2、颅脑外伤的早期康复一、(1)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2)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药物见昏迷与持续性植物状态康复治疗;(3)维持合理体位,头的位置不宜过低,以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肢体置于功能位,尤其注意防止下肢屈曲挛缩和足下垂畸形。(4)肢体被动活动和按摩。去小脑强直:表现为上肢伸直、内收内旋,腕指屈曲、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踝跖屈、足内翻;去皮层强直: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腕指屈曲,下肢与前者相同。这些都是病情危重的征兆,难以在姿势上予以矫正。3、手外伤的康复手外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常导致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等。手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的独立学科。据国内外统计手外伤占全部损伤病例的1/3以上。手外伤后常因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合、肿胀、粘连、瘢痕挛缩、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康复早期介入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功能,使患者早日重返社会。,涉及手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骨、关节、神经、血管等。通常分为骨折、肌腱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烧伤、断指再植等。。损伤部位充血,水肿,坏死细胞脱落,纤维细胞、胶原细胞增多。康复目的:消炎,消肿,镇痛,促进损伤愈合。可行理疗,功能位固定,轻柔的主动和辅助主动活动等。注意:严重损伤(3~4d),神经和肌腱修复术后(3周),急性关节炎,不稳定性骨折,术后需严格制动者运动疗法禁忌。~6周。胶原增加,组织抗张力开始恢复,肌腱和骨折逐步牢固,易发生粘连。康复目的:预防粘连,提高肌腱的抗张力和骨折的牢固性,改善感觉功能。应尽早活动,并进行感觉再训练。因组织还未恢复正常的强度,不宜抗阻活动。~12周。伤口愈合成熟,胶原纤维逐渐增多,表层(瘢痕)与深层(粘连)纤维组织增多。康复目标:减少纤维组织的影响,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手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可循序渐进地进行抗阻活动。继续进行感觉再训练。。大部分功能已恢复,组织炎症反应基本消退,神经损伤初步恢复。康复目标:矫正畸形,恢复手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考虑重建或二期修补术。如恢复效果良好,可进入功能训练和职能训练。康复治疗方法(一)(1)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平面,同时将手固定在功能位。(2)向心性按摩如皮肤条件许可,可在伤肢抬高位作向心性按摩。(3)主动和被动活动包括肩、肘关节的全范围活动。将抬高患肢与主动活动结合。(4)理疗电疗等。,可与水肿
急性期早期康复康复指南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