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互通性和互操作性挑战。OSI模型回答这些挑战的方法是通过一个7层的协议模型,如图1-1所示。通过将模型分解为层,互通性和互操作性的能力变得可以管理,因为每层都是自包含的,而并不依赖于操作系统或其他的因素。分层方法也使供应商受益,因为它们仅仅需要将开发工作集中在它们自己的产品使用的层上,而且可以建立在其他层的现有协议基础上。不仅仅使开发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而且可销售性增加了,因为可以使用其他供应商的产品。图1-1OSI参考模型第7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图1-work网络层DataLink数据链路层Physical物理层第一节电信网络原理计算机局域网的组成以太网络的组成计算机局域网组成局域网(LAN)的功能性定义为一组台式计算机和其它设备,在物理地址上彼此相隔不远,以允许用户相互通信和共享诸如打印机和存储设备之类的计算资源的方式互连在一起的系统。这种定义适用于办公环境下的LAN、工厂和研究机构中使用的LAN;技术性定义为由特定类型的传输媒体(如电缆、光缆和无线媒体)和网络适配器(亦称为网卡)互连在一起的计算机,并受网络操作系统监控的网络系统。一种经典的LAN基本部件和三中组网方式如图:LAN的基本部件LAN的网络拓扑结构全互连网络星型拓朴结构环型拓朴结构LAN的媒体同轴线双绞线光缆10Base-T网络的组成10Base-T中的10代表操作速率为10Mbpss,Base代表基带传输方式,T代表双绞线。 10Base-T具有物理结构是星型,因为所有的工作站都与称为集线器(Hub)的设备相连,如图所示。集线器(Hub)与工作站之间使用的双绞线为两对,一对用于发送数据,一对用于接受数据。实现收发数据功能的收发器(Transceiver)或媒体连接单元(MAU)都集中到网卡或(Hub)中,设有独立的设备执行这种功能,所以从外表看,构成10Base-T网络较清楚。RJ45插头和插座(b)RJ45触点分配
ccna培训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