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实施意见辽国土资发[2010]6号各市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通知》(辽政办发[2007]7号)下发后,各市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在优化矿山开发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与矿山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调整,工作量大,政策性、技术性强,操作难度大,目前各地整合工作进展不平衡,还存在整合不到位、不彻底现象。为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促进矿业持续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通知》(国土资发[2009]14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优化结构。结合国家及省产业规划、政策与行业准入条件,优化矿产勘查开发结构与布局,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有机衔接。遵循地质工作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统筹规划地质找矿与矿产开发,努力推进勘查与开发一体化。,保证安全。综合考虑各种效益,在发挥好资源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实现矿山安全效益与环境效益。,稳妥推进。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市场运作。以规划为依据,以资源为基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与必要行政手段,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探矿权人及采矿权人生产要素进行重组,进一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矿产开发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矿产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保障能力,促进全省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二、目标任务通过进一步推进整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构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长效机制。(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按照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科学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专项规划与矿业权设置方案,并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合理设置探矿权、采矿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趋于合理。对重点矿区应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统筹勘查开发整合整治活动。(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逐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淘汰落后开采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整装勘查、勘查开发一体化,推动矿产资源进一步向勘查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优良与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优势企业集聚,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三)现有矿山、探矿权数量进一步减少。以2009年10月底全省持证矿山、探矿权数量为基数,通过进一步采取资源整合与关闭、矿山安全生产检查、环境保护达标、限制勘查开采区清理、耕地与林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护、查处越界开采及越权发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等措施,使全省矿业权数量减少5%左右。(四)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强化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按照国家与省有关规定,全省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引起安全隐患逐步减少,废弃物得到妥善有效处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达标排放,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进一步得到防控。(五)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长效机制初步建立。逐步建立以规划为龙头,以矿业权管理为核心,以准入制度为引导,以矿业权计划投放为调节矿业权管理制度体系;采用科学采矿方法与选矿工艺,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长效机制。三、整合范围(一)重点矿种。菱镁、硼、滑石、煤、铁、金、铅、锌、钼、硫化铁、锰、铜、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石料、建筑用砂等15个矿种为重点,以及其他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矿种。其中煤炭矿山整合按照国家与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二)重点矿区。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小矿矿区,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矿区,小矿集中矿区,“三下开采”、复采资源、地质水文资料不详、受水害威胁矿区,位于地质环境脆弱区范围内矿区。(三)其它矿山。开采方法与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矿山;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差矿山;矿山设计生产规模或者具有多套生产系统独立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规模低于国家、省规定标准矿山;探矿权毗邻区域矿山。(四)探矿权整合范围。具备统筹部署整装勘查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勘查区;一个成矿区设置多个探矿权、布局明显不合理勘查区;勘查投入达不到勘查实施方案要求、“圈而不探”勘查项目;不符合矿区规划或不适宜单独设置采矿权勘查项目;矿山及探矿权毗邻区域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