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世界建筑 2003/12 住区印象北京山水倾城集合住宅的空间设计住宅设计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基本任务,不同时代的住宅建筑又是其所处时代社会面貌的反映。目前,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现代住宅,作为拥有最多个性化使用者的建筑。建筑师需要提供多样的居住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居住者的需求。山水倾城集合住宅在环境空间和建筑空间设计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山水倾城位于北京中关村万柳居住区南端,城市绿化带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举头能见青山,低头可见碧水。同时属于高科技知识人群密集区,拥有良好的知识氛围和人文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寻找区域特有的空间组合关系,抓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肌理,强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环境空间的设计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四幢塔楼错开布置,使每幢楼都有不受遮挡的完全开敞面,从布局上创造出了比传统板式住宅深远得多的视野。四幢塔楼的围合,在地块内自然地形成了两个入口空间和一个庭院空间。南向的步行入口广场,面向南侧区域道路,安静、明亮。与精心设计的铺地、绿化及叠水喷泉形成了小区与众不同的入口景观,使居住者一走进社区,就感受到一种与城市喧嚣完全不同的清爽、安宁。北向的车行入口广场,通过入口道路分流地下和地面停车,与南向入口广场呼应,布置溢水喷泉,水面规则而完整,平稳而大气,使入口视野更开阔。底层架空的连接四栋楼的二层平台是小区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特色。平台作为楼宇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组织休闲、交往活动的良好场所。二层平台的出现,在空间上对交通和休闲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平台下,作为区域内部主要的联系空间,住宅入口及南北穿行的步行道路;平台上,则完全用于组织室外活动区域,把汽车的噪音、尾气,人们进进出出的喧闹完全隔绝在平台之下,为小区的居住者提供了一个安静、安全、优美的休憩场所。供稿单位:北京住总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供稿时间:2003年11月规划总平面图 85 住区印象/ IMPRESSION OF HOUSING 86 世界建筑 2003/12 居住空间的设计住宅平面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反映,现代社会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大,对住宅平面布置及功能灵活性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现代人要求的居住空间并不是以人的数量来决定的。家庭的组织形态并不代表对实体空间要求的必然性。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小区的户型设计为居住者创造了两种新的居住理念。 1)错跃层式住宅: 居住者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不仅表现在平面功能布局上,还体现在空间高度要求上。从人的行为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在人们日常活动、交往的场所,在人员集中,或面积相对较大的房间,适当提高的空间高度会使人有舒适感;相反,高度过低时,会使人产生压抑、焦虑的情绪。随着居住标准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起居空间的面积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把家庭生活的中心从卧室转移到起居室。起居空间成为家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家庭成员停留最多的场所。传统的集合住宅,户内的各个划分空间不论面积大小,用途如何,高度都是统一的。相对于起居室面积的增大,房间的高度就会感觉不足。一般的建筑处理方错跃层住宅单体平面图法是普遍增加层高,把起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一起加高。这种空间高度的增加很有限,一般在10—20 公分之间。独栋住宅在空间高度上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各种功能不同的房间不仅在空间高度上可以有所差别,在空间位置上也
北京山水倾城集合住宅的空间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