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0301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6年5月12日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熟悉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门人才。
在业务素质方面,加强学生的行政法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经济的需要,开展“中国宪政之路”、“中国行政法治”及“民主与地方自治”等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并能达到一定的理论研究深度。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力求创新、突破,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论文调研、撰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行政法研究
三、招生对象
法律专业和非法律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大学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2学分)
马列主义原著选读(3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经济法总论(3学分) 一上
民法总论(3学分) 一上
C类:
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3学分)(一上)
宪法理论专题(2学分)(一下)
比较宪法(2学分)(二上)
法理学专题(3学分)(一上)
D类:
行政诉讼法专题(2学分)(一下)
比较行政法(2学分)(一下)
立法学(2学分)(二上)
部门行政法专题(2学分)(二上)
侵权行为法(2学分)(一下)
竞争法研究(2学分)(一上)
公司法研究(2学分)(二上)
六、教学方式
(A类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BCD类课),以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辅以自学,其中课堂讲授不应少于课内学时的2/3。
,包括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并确定导师,制订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论文写作和参加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或学术活动。
七、考核方式
,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进行。
,以撰写专题课程论文为主,也可以出卷笔试考核,或以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由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和完成学位论文能力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考核小组对硕士生的考核结果作出公正评价并评定成绩,以确定该生是否有资格进入论文准备阶段。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应劝其退学或作肆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0301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