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环境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为例.doc数字校园环境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为例摘要数字校园建设应用试点工作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教学效益,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效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关键。文章探讨在数字校园环境下,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完善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关键词数字校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一、 数字校园应用试点工作的开展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成教函[2015J39号)的要求和精神,结合《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数字校园建设应用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的各项要求,深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应用试点工作。以信息化环境、数字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应用驱动、师生创新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全校师生信息化素养及数字化应用为日标,有效促进学校教育理念、教学流程、教学管理等的重构,进一步促进我校信息化建设,充分满足现代化信息社会的新要求:实现校园有线无线全覆盖,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实现网络、终端、应用系统和资源等校园环境的全而数字化,数字校园文化凸显,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在有效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重视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学习方式、公共服务、家校互动等方面的有效运用;在全校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化环境应用良好的教师个人、教研组、年级组、学校行政部门,发挥示范效应,引领全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二、 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所谓教师信息素养,即教师知道如何富有成效且合理合法地搜索、使用、管理、综合和创造所需信息的能力。教师信息素养,主体是教师,其内容涵盖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即教师能够从以网络为主的多渠道信息来源中获取所需信息,寻求到其与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提炼出适宜的教育教学信息;教师能够知晓信息技术系统知识,如信息技术术语、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网络常识等;教师能够熟知常用的社会化软件,能有效迁移到教育教学系统中,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从学校统计数据、学校教师参与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情况,及有针对性的调查、访谈的结果來看,教师信息素养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三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界。随着学校现代化条件的推进,学校硬件设施设备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的使用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认识、操作层面上,与学校数字校园的创建应用不相适应,鉴于此,教师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迫在眉睫。三、 数字校园应用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熟悉电教设备的操作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多媒体电脑、展示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显示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新的能量,有效改善了传统课堂上无法实现的一些功能:实时观摩优质课、远程教与学、丰富学习资料等,是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电教设施设备的有效使用,与教师息息相关,教师的基本使用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教设备效益的发挥程度,数字校园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学校现代化教育设备,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教师对于电教设备的使用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层面上,要变“能用”到“灵活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也就不能仅仅当普通投影仪使用,更多的要关注其“交互式”
数字校园环境下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