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57卷第1期:1~24《中国科学》①,张海英①,牛振国①*,宫鹏①②*①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②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暨全球变化研究院,北京100084*联系人,E-mail:******@irsa.;******@-08-10收稿,2011-11-28接受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09AA12200307)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BADBOB01)资助摘要国内外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湿地遥感体,国际重要湿地、(1978~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预警等级辅以相关保护区、环境等数据,:(ⅰ)30年来,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ⅱ)虽然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中湿地大幅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的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差,主要分布在长江湿地区、滨海湿地区、三江源湿地区和西南诸河湿地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湿地区;(ⅲ)在全部湿地自然保护区中,52个是自然原始的,%,%的比例,但有相当大比例的保护区达到预警等级,亟待引起重视;(ⅳ)根据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的评估结果,列出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优先关注排行榜”,[1]、固的数量达到12万个,×107km2,相当于2碳能力最强[2]、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最大的生态系统,个加拿大的国土面积(/wdpa/被誉为“地球之肾”[3~8],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已statistics,2010).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倍受关注的热点(0).但是,在全球范围内至今还没有展历史,国际上对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划分至今未能基于统一资料来源,,,定量联盟()自1969年起并经过1972,1978和1994化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环境变化中所扮演的角年的若干次讨论、审议和修改后,将保护区划分为6色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9].个类型(0).我国对于保护区全世界130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实践证明,建立类型划分的探索始于20世纪[14],1993年原国家环保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手段,还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类是建设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措型与级别划分原则”被作为国家标准(GB/T14529-93),施[10~13].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执行至今[15].该标准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区――,全球自然保护区象,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草英文版见:ZhengYM,ZhangHY,NiuZG,,2012,57,doi:-011-4942-92012年1月第57卷第2期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海洋/海岸)、野生生物出国家级、省级湿地保护区的晋级依据和晋级名单,类(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和自然遗迹类()等3大类别9个类型[16].到2011年中国于缺乏多时间序列的中国湿地遥感影像数据,该文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14个[17],,中国已初步形成以湿地保宫鹏等人[9]在牛振国等人[39]遥感湿地分类体系基础护区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海洋功能特上,,别保护区、湿地多用途管制区等多种管理形式相结合以1978年前后、1990年前后、2000年前后和2008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但并未见湿地保护成效评估年前后的陆地卫星资料完成4期中国湿地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