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论文模式改革论文: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摘要:当前形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吸引力。全社会应当联合起来,营造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社会氛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硬件投入,同时职业教育本身应在发展中不断求新、求变,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等方式吸引更多主动求学的学生。
关键词:吸引力;技能型;模式改革
2009年11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改革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在体制、机制、模式、保障措施和办学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笔者任教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招生规模也得到进一步扩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相对素质也是一年好过一年,这些都得益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吸引力严重不足,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成绩良好的情况下,不会将职业学校作为升学的首选。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进入职业学校是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这种现象不仅造成职业学校无法招收到真正大量高素质的学生,而且这些因素会对学生入校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因此缺乏自信
心和归属感,在学习上不能真正投入精力,从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要想使得社会真正认同职业教育方式,同时使职业教育真正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杰出贡献,必须从多方着手,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所谓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即“把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关注度吸引到职业教育上来的力量,即职业教育的‘魅力’。因此,‘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只不过这个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突出地表现为职业教育主动地吸引社会资源,向其倾斜配置的问题而已。”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多方入手,综合各方力量,建设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全社会应当营造一个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
事实上很多接受过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动手能力上未必优于拥有熟练技能的职校生,后者动手能力往往更强,或者说在技能练习方面更有经验。同时用工单位也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很多职校生眼高手低,无法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优秀的技术工人十分短缺,沿海地区部分企业甚至开出高薪也无法招到合乎岗位要求的技术人才。
“用工荒”的背后折射出社会对技能人才存在普遍的轻视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劳力者”觉得只有没有本事的才去学技能。对此,国家应该充分利用舆论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促使部分优秀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为技术岗位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新型人才。
二、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
包括建立操作性强的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实习实训规模,购买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和优秀企业或是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技能训练,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操作流程,成长为技术能手,不仅有利于职校生的高位就业,也促进了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时缓解企业亟待解决的“用工荒”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技术型后备人才,真
吸引力论文模式改革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