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36天,我的美国之旅》有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三)通河县教育科研所王亚芬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常常被局限在繁琐的教育事务之中。有关教育的书籍也看过不少,今天在新任市科研骨干培训中的自修课中,给我们推荐了两本选修教育理论书籍,我读了其中李希贵教授攥著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它时只不过是为了完成我的课业,不想,打开它,生命汩汩流淌时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美国教育的新视窗,让我领略到了别样的风景与感动。让我真切地感到,李希贵先生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睿智而独特的视角,给我们相对封闭的基础教育打开了一个难得一见的“天窗”。阅读此书,全新的教育场景、独特的教育声音、可贵的教育思考时时都在给我带来阵阵激动和惊喜,让我欲罢不能。2005年4月,李希贵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带着在国内录制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素材,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和教育学院的老师们一起分析课堂,碰撞教育智慧。在美国的三十六天,李希贵近乎贪婪地寻找着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营养。回录下来,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有的只是作为一个教育者每天的真实感受,不掩饰、不做作,朴实无华的语言,再加上恰当的插图,让人身临其境。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书写,这更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极其关爱人生的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记录。 李希贵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这本书。这是一本能让人拓宽教育视野、反思教育现状、展开教育想象的好书。捧起它,伴随着李希贵老师娓娓道来的语言,自己也仿佛飘洋过海,真正领略到了不同国籍,不同的教育魅力。以下是自己读书过程中感受颇深的几个片断。(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李希贵到达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第一天,就遭到了课程专家戴维先生的“刁难”,他质问李希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因为他在观看李希贵带去的教学录像时,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摄像机在课堂上只摄老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所有教师的声音都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时,却没有字幕。难道连编辑录像的工作人员也都这样无视学生的存在?这一连串的现象在我们看来顺理成章,在老美看来却是咄咄怪事。读到这里,我觉得特别难受,仿佛是被点中了要穴。  对于国内一些老师对教学环节的点评。美国人也认为不可思议。因为老师们点评的精力也大都放在了授课教师的身上,他们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关心备至,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而在美国海军学院考察,李希贵老师则发现他们介绍学校的专题片自始至终讲述的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画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看上去颇有些激动人心。对于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是个人人耳熟能详的句子,在校园已经响彻了20多年,甚至已成为一个原则性口号。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有哪些是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是课堂甚至是教室的主人了?我们的教学行为是不是该有新的突破呢?用书中的一句话说:也许我们并不缺少理念,真正缺少的倒是躬行实践。(二)“说得实在,才能做得实在”这句话也许说起来简单容易,而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的中小学生守则,你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美国小学生守则》:1、每次都礼貌地称呼老师。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坐着与老师讲话。5、缺课时向老

读《36天,我的美国之旅》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5186fy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0-04-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