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时间:2017年8月28日课题雨巷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重点1、背会戴望舒文学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2、读准重点字词读音。依据:2017年高考大纲分析:能识记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教学难点《雨巷》的旋律美和意象的象征意义依据:现代诗歌虽然不在考试范围内,但其写作的内容和方法与古代诗词是有共通之处的,通过学习现代诗歌也可以对古代诗歌的学习有所帮助。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①找出、说出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②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筛选、分析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读准字音,找出押韵的字,划分节奏,疏通大意,进而背诵课文。三、情感目标:说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旋律美。理由:戴望舒的相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性强。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课前三分钟考查成语: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春光融融检查考试情况,评价总结小考结果默写,交换批改,《雨巷》相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并说出对江南的整体印象。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2补充相应知识。大屏幕展示。各组上台展示,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完善戴望舒及其作品相关文化常识。小组或同桌间检查。验收学生自主学忆5分钟2做议讲评环节听读课文,注意识记重点字词读音范读或播放音频。巡视学生课本,检查预习情况学生跟读课文,标注重点字词读音。读准字音,。。。。。。。。训练学生朗读诗歌,并在划分节奏的基础上初步背诵课文。准确找出意象。。3做议讲评环节找意象,品意境,悟情感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雨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