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自由民族主义到宪法爱国主义.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自由民族主义到宪法爱国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境遇中的政治论证内容提要:从柏林的自由民族主义,经泰勒的承认的政治,到哈贝马斯的立宪爱国主义, 是观察文化多元主义境遇中的政治论证发展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柏林强调归属和自由的平衡的文化、价值多元论是其自由民族主义的基础, 泰勒结合魁北克分离运动个案回应了文化多元主义政治的挑战, 揭示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观念所包含的内在悖论, 而哈贝马斯则抓住泰勒对权利理论的模棱两可之处, 用立宪爱国主义整合自由民主制度中的普遍主义成份, 用政治文化观融摄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的特殊主义要素, 从而使其着重阐发的商议性政治观成为政治理论的晚近发展中的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文化多元主义以及多元文化公民权的问题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政治哲学界最热门的话题。所谓文化多元主义政治, 概括地说, 是关于少数民族、“贱民”群体和女性主义对于承认的需求的政治话语。在冷战结束后, 种族、性别、民族―国家等问题以前所未有的尖锐程度凸现出来。这些在后冷战时代出现的与传统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权运动和妇女运动的语境截然不同的问题使得在以权利自由主义形式出现的新老自由主义理论和当代境遇中的族性、性别及民族主义问题以及民主法制的社会运动( 包括分离主义运动)之间造成了巨大的真空, (注:三好将夫(MasaoMiyoshi) 指出,冷战结束以后在西班牙、苏格兰、印度和其他许多地区出现的分离主义运动与传统的民族主义存在根本区别, 这些运动与其说是民族主义(nationalism) , 不如说是族群主义(ethnicism) 的表现。具体讨论可参汪晖为所编《文化与公共性》所撰的导论,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8 。)社群主义的重镇查尔斯? 泰勒(CharlesTaylor) 的“承认的政治”和批判理论的主将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正是在敏锐地感受到这些问题对自由主义的理论前提构成严重挑战的情况下加入到这场争论中来的。有意思的是,尽管以赛亚? 柏林(IsaiahBerlin) 的消极自由观念遭到社群主义的激烈批评(姑且不论这其中的曲解成份) ,但由于柏林秉承维柯与赫尔德的传统,批判“世界公民主义”(cosmopolitanism) , 承认并且尊重个人的民族、社群、文化、传统和语言的归属感, 从而使其以价值(文化)多元论为基础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成为 90 年代甚嚣尘上的文化多元主义政治的重要精神资源。虽然泰勒和哈贝马斯的理论并不能被涵盖在文化多元主义的政治吁求之中,从自由民族主义经承认的政治到宪法爱国主义的内在演进脉络仍然构成了文化多元主义境遇中的政治论证发展的主线。一柏林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的立论依据是其反启蒙主义的自由主义对西方启蒙和现代性的主流思潮中包含的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诉求的批判以及对价值多元性及其不可通约性和不同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及其不可通约性的不懈论证,(注: 参见顾昕,《柏林与自由民族主义思想》,载《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8 ; 甘阳,《柏林与“后自由主义”》,载《读书》, 1998 年第 4期。)而其直接的理论先驱则是赫尔德把各种文明、文化表现出来的特性看作是多元主义的突出表现的“反启蒙主义”。赫尔德拒绝把理性的标准作为衡量每一个社会的惟一标准, 他要求根据每个社会“自身的内部标准”对该社会作出判断。在赫尔德看来, “文化的多样性”表明,通过共同的语言, 通过历史的记忆、习惯、传统、情感等纽带而归属于某个社群, 是人类的根本需要, 并构成相互理解的保障。在赫尔德和柏林看来, 抽象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基于抽象个人观念的世界公民主义是空洞的。群体认同和民族认同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对柏林来说, 个人的幸福不能与所属的共同文化形式分离开来, 因为他们所选择的对象、追求的幸福均由这些文化形式提供和构成, 这些文化形式破损的程度也是与个人幸福降低的程度相适应的。而能够使我们在归属问题上的各种选择成为可能的, 是自由, 特别是柏林所谓消极自由。正是柏林这种强调归属和自由的平衡的反启蒙主义的自由主义构成其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的直接理论前提。在已届 82 岁高龄时所作的名为《两种民族主义概念》的访谈中, (注:此文中译载于《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以下引文皆出该处。) 柏林对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和非进攻性的民族主义进行了区分。所谓进攻性的民族主义, 在思想上表现为种族主义、大国或大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各种宗教的原教旨主义、排外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等, 在政治上表现为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伊朗的神权政治等等, “进攻性的民族主义,在捍卫自身文化的同时,对其他文化及其承担者轻则拒斥、压制,重则必欲毁灭而后快。”(注: 参见顾昕, 《柏林与

从自由民族主义到宪法爱国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nmy7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