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dic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定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简称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机体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进展快、死亡率高,是临床急重症之一,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使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二、病因㈠感染性疾病占DIC发病数的(31%~43%)、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等㈡恶性肿瘤1占DIC发病数的(24%~34%)2常见者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㈢病理产科(4%~12%)见羊水栓塞,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㈣手术及创伤(1%~5%)含组织因子的器官如脑、前列腺、胰腺、子宫、及胎盘等可因手术及创伤的释放组织因子,诱发DIC。大面积烧伤、严重挤压伤、骨折及蛇咬伤也易致DIC㈤医源性感染(4%~8%)其发病率日趋增高,与药物、手术、放化疗及不正常的医疗操作有关㈥全身各系统疾病恶性高血压、肺心病、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DIC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组织损伤,分别启动了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以凝血机能失常为主的病理生理改变。 ,激活凝血因子Ⅻ,,组织因子释放,,、病理及病理生理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是DIC的基本和特异性病理变化,其发生部位广乏,多见于肺,肾,脑,肝,心,肾上腺,-::出血倾向PT显著延长,,:多出现在DIC后期,但亦可在凝血激活的同时,甚至成为某些DIC的主要病理过程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血容量减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临床表现㈠出血倾向㈡低血压、休克或微循环衰竭㈢微血管性溶血㈣微血管栓塞㈤:发生率为84%~95%、且较突然,仅少数为隐匿性。出血原因往往难以用原发病解释,出血范围和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多见于皮肤紫癜或瘀斑,注射部位出血不止,鼻或齿龈出血,伤口创面持续渗血。其次为某些内脏出血,如喀血、呕血、血尿、便血、阴道出血,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此外产后子宫出血是产科DIC主要症状,出血量多少不一但多不凝固,手术创面渗血时妇科DIC主要症状引起出血的原因是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被消耗,血液的凝固性降低;以及继发性纤溶增强,产生多量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休克或微循环衰竭:发生率约为30%~80%。为一过性或持续性血压下降,早期即出现肾、肺、大脑等器官功能不全,表现为面色苍白,肢体湿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及神智改变等。休克程度与出血量常不成比例。顽固性休克是DIC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征兆。DIC引起低血压、休克的基理于出血、凝血酶增多、继发纤溶、Ⅶ因子被激活等引起血量减少、血浆渗出、淤血、心输出量减少、血流缓慢、:约见于25%的患者,急性溶血者表现为发热、腰背疼、血红蛋白尿、黄疸、贫血、乏力等;慢性溶血者可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偶见皮肤,巩膜黄染。DIC引起溶血的机理主要是血管内凝血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条状物,使微血管内径变窄、曲折;红细胞通过时遭到纤维蛋白的阻挡发生机械性损伤而破碎。此外红细胞接触损伤的血管内皮后易变形和破碎。因此外周血常出现变形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

dic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67 KB
  • 时间2020-04-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