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年月日》段生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分析: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神州六号升空、植树节、儿童节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学情分析: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时间的关系。(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判断方法。教学策略与手段:,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去实践、丰富、完善。课始让学生说说今天上课的日期是:2012年3月23日8时分秒。其中有哪些是表示时间的单位?再说说2008、2009年、2010年我们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从带来的年历中来数数一年有几个月?分别有几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致,还能进一步使学生探索出现30天、31天、18天、29天究竟有什么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让学生生活在活动中学数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亲自操作、亲自实践和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扎实的,教学中所设计的活动都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实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理念。课前准备:。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今天来多媒体教室上课大家都很开心,那么让我们一起记下这个难忘的时刻吧!(1949年10月01日8时52分16秒)①这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设计意图:回顾己学的时、分、秒,为新知的探究作铺垫。)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1、初步认识年月日。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②展示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