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创业史》柳青(1916—1978)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初版本1977、1978、1979年陕西人民出版社版本连环画《创业史》神禾塬:柳青完成《创业史》的地方柳青墓柳青与《创业史》《创业史》插图柳青生平和创作:1916年出身于陕西吴堡县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刘蕴华,少年时期阅读进步刊物,投身革命活动。1934年进入西安高中后开始学习写作,试译外国作品。编辑进步学生刊物《救亡线》。1936年加入共产党,发表第一篇小说《待车》。1938年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次年上前线,在连队充任教育干事和记者。1940年后在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创作,创作《牺牲者》《土地的儿子》《在故乡》《喜事》《地雷》等短篇小说,后结集为《地雷》。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在《讲话》精神鼓舞下,深入到陕北米脂县任乡文书,做了三年的农村群众工作。米脂三年被认为是柳青创作道路上的转折点。1947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51年完成了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这两部小说被认为是柳青在延安整风之后走上全新的创作道路所取得的成就。《种谷记》中的王加扶和《铜墙铁壁》中的石得富是先进农民的代表,是文学中出现的新人形象。解放后,参加创办《中国青年报》,任编委和副刊主编。1952年毅然离开北京返回陕西,任中共长安县委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居住长达14年之久。1956年出版的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1954年,柳青开始创作《创业史》第一部。1958年,为了配合现实斗争,创作了中篇小说《恨透铁》。1959年,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面世。60年代初,继续创作《创业史》第二部,“文革”中断了写作,柳青被迫离开皇甫村。新时期,柳青抱病修订了再版的《创业史》第一部,改定出版了第二步上卷,并在《延河》上发表了下卷前四章。1978年6月13日,柳青因病逝世。《创业史》原计划写四部,终于未能完成。
柳青《创业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