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郾城大捷.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郾城大捷篇一: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提纲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宋太祖)发动兵变,(今开封),史称北宋。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吸取五代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的措施。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 (1)削弱了朝中大将的兵权(2)在中央设掌管政务,掌管军务,形成“二府”并立的格局。设“”掌管财政;三大机构互不相属,分别对皇帝负责。国家大事都由皇帝决定。(3)派担任州、县主官。(4)加强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6)设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中央。 :收回了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政权;但也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目的:为防止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削弱权力、降低其地位,与此同时,文官、文士的地位却明显提高(重文轻武);“二府三司”(甚至枢密院)主官基本由担任;制度日趋完备,主要选拔文士,武举科录取人数很少,影响不大。随堂练习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3.“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二府”“三司” C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 ,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 ,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 () ①宋太祖②宋太宗③唐太宗④唐高祖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由文官担任主帅 ,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 ()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毛主席诗词中的诗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足见这四位明君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今天我们就探究一下“唐宗宋祖”。图一图二(1)图一、图二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人物的历史事迹有哪些?请简要说说。(3)图二人物的历史有哪些传奇经历? (4)两位历史伟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传记近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纪录片式的方式,深度刻画了赵匡胤波澜壮阔又不甚完美的一生。作者刘路以、、等正史为基础,秉持历史读物的严谨态度,结合别史、笔记、文集等数百种史料,广泛参考各类学术成果,力图呈现一个全面的赵匡胤:出生禁军世家到成为皇帝,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创了宋代文官治国的新局面。作者尤为赞许并着力刻画的是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禁军强干弱枝”等手段实现了中央集权,并以符合实际情况的稳定步伐“渐进式”实现变革,由此成就了“唐宗宋祖”的一代风流。——20XX年09月13日中国文化报⑴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混乩局面”的措施是什么? (2)赵匡胤“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3)“宋代文官治国”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12、材料解析题文人在宋朝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读书人。”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材料一: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絶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1)“这场兵变”指的是哪一次兵变?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二:初,太祖谓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节镇太重,君弱臣强,今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言,我已谕矣。”(2)结合材料,针对赵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

郾城大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04-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