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蓝印花布图案和发展前景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 1 、桐乡蓝印花布悠久灿烂的文化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背景蓝印花布制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 在织物上印上花纹染色的面料称作“缬”,据《二仪实录》载:“缬, 秦汉间始有。”《周礼· 考工记》在记载当时染色工艺状况时也写道:“青与白相间也。”而桐乡的蓝印花布历史也源远流长。史载宋元之际桐乡蓝印花布极为繁荣, 形成了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的壮观景象, 其中玉溪(今石门)的“丰同裕”“泰森”等染坊店一时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所制“瑞鹤鸣祥”“岁寒三友”“梅开五富”、“榴开百子”等久负盛名。在明清时期, 由于当时崇德( 今桐乡) 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适宜“蓝草”( 印染蓝印花布的一种主要植物染料) 的生长,且“蓝草”种植在当地农村已十分普遍,再加上当地的民间纺织技术又十分发达, 故在明清时期崇德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充斥街市。据明代《崇德县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桐乡蓝印花布悠久灿烂的文化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背景 2 、桐乡目前一些蓝印花布工厂的建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现实背景目前, 在桐乡有较多的蓝印花布工厂。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座落在古吴越分疆之地的石门, 濒临京杭大运河, 环境幽雅,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吸收国画, 版画、民间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 推陈出新,不断研究,开发新图案,所制蓝印花布为中外人士交口赞誉。桐乡蓝印花布厂有限公司位于桐乡市崇福镇, 生产的蓝印花布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 以及欧洲和美国等世界各地, 其中“蓝蓝牌”蓝印花布被正式评定为浙江省首批民间工艺美术保护品种。乌镇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在南栅,系蓝印花布制作基地, 也是蓝印花布制品集散中心。如今走进宏源泰染坊, 你可体验到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和它的乐趣。桐乡目前一些蓝印花布工厂的建立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现实背景。(二)研究意义 1 、有助于培养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所谓“文以载道”, 读书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也要学习有关的道理,其中有一条是要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要使我们热爱祖国, 必须使其热爱家乡; 要热爱家乡, 必须使其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人文地貌、物产风情、历史现实、优势劣势, 并把这种感性的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 最终融进血液中去, 成为一种永不丧失的深沉的情感。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所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 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对桐乡蓝印花布的图案和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有助于培养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 、为桐乡蓝印花布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蓝印花布是古时桐乡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 桐乡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创新, 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 使古蓝印花布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典雅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蓝印花布产品也远销日、美、欧几十个国家,深受各国的喜爱。但是, 21 世纪的今天,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 服装潮流日新月异, 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 如何为这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现代时装艺术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设想, 一方面进一步收集和挖掘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 对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进行研究分类, 同时也可以将一些流行元素设计在蓝印花布之中, 为桐乡蓝印花布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一)什么是“蓝印花布”蓝印花布古称“药斑布”、“石灰浇花布”,又称“蓝拷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的一枝美丽奇葩, 它以质朴的色彩, 古拙的纹样, 素雅的风韵, 清新明快的魅力而享誉海内外。因为布是以靛蓝印染而成,故名蓝印花布。在秦汉造纸术未发明, 棉花种植尚未引进, 因此人们只能在木板上二面阴刻成花纹,然后把麻、丝织物夹在二块花版之间进行草木染色。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夹缬”, 这也可以说是今日蓝印花布之雏形。随着蔡伦发明造纸术, 七世纪棉花种植从印度传入, 十三世纪松江人黄道婆从海南把棉纺技术传授给江南织农, 因而民间蓝印花布花版制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 老百姓对棉质蓝印花布的使用也得到了普及。(二)本课题的研究范围蓝印花布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大类, 它具有染而不褪, 耐洗耐晒, 纹形愈洗愈明的特点, 所有的花纹大多均取材于民间传说或故事, 江南水乡风韵十分鲜明, 图案色彩深沉明快, 朴实典雅, 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千百年来, 用蓝印花布做成的服饰、床被、围裙、桌布等是江南百姓们最喜爱的日常家用品。早在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的蓝印花布产品已
桐乡蓝印花布图案和发展前景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