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眉. . 页脚. 四川省自学考试《网络金融》教材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 1. 网络经济: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应用知识、添加创意为核心的经济。 2.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的限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 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的货币体系的历史趋势。同时也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联系的过程。 3. 网络金融:是指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通讯终端( 包括普通电话、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 或其他智能设备,通过银行内部计算机网络或专用通讯网络、因特网或其他公共网络,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金融机构。 4. 电子银行: 泛指银行利用电子化网络通讯技术从事与银行业相关的活动,包括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行为,电子银行业务指通过电子化渠道提供的银行业产品和服务, 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包括商业 POS 终端机、 ATM 自动柜员机、电话自动应答服务系统、个人计算机、智能卡等。 5. 网上银行: 是指互联网银行, 是借助因特网作为传输渠道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方式,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因信息技术应用而带来的新兴业务。 6. 虚拟银行: 即纯网络金融, 是指完全依托因特网开展银行业务的银行,是完全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金融服务机构。虚拟银行没有相应的实体形态,是虚拟存在的,具有虚拟性和数字性。 7. 纯网络金融: 是指是指没有分支银行或自动柜员机(ATMs) , 提供网上支票帐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动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这五种服务中至少一种, 仅利用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8. 电子分行: 是指在同时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的银行中仅从事网络. 页眉. . 页脚. 金融业务的分支机构。远程银行是指同时拥有 ATMs 、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和纯网络金融的金融机构。 9. 全能型网络金融:是指可以提供传统银行一切金融服务的网络金融,其典型代表是美国印第安那州第一网络金融。 10. 特色型网络金融:是指不提供所有的银行业务,仅提供有特色的银行业务的网络金融。其典型代表是美国休斯敦的康普银行。 11. 法人型网络金融:是指具有法人地位的网络金融。 12. 非法人型网络金融:是指隶属于传统商业银行等主体而不具有法人地位的网络金融。(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金融是非法人型网络金融。) 13. 金融主体类网络金融:是指由金融主体投资开办的网络金融。 14. 非金融主体类网络金融:是指由一般企业、个人等非金融主体投资开办的网络金融。 15. 混合类网络金融:是指由金融类主体与非金融类主体投资开办的网络金融。 16. 网络金融的功能: 一般是指网络金融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有利的作用或活动。 17. 未来网络金融: 必然是一个多视频、可移动, 并且整合了身份识别与认证、电子钱包、信用卡、网络银行支付交易平台的一体化系统。. 页眉. . 页脚. 第二章电子货币名词解释 1. 电子货币:又被称为网络货币,数字货币,电子通货等,是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支付工具,是一种以电子脉冲代替纸张进行资金传输和储存的信用货币。 2. 信用卡: 是电子货币的雏形, 是电子货币产生的重要标志。是银行或其它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的人士,用于在指定的商家购物和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 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 3. 电子货币是以实体货币为基础的二次货币或称为“影子货币”,不具备货币价值尺度的本质职能。 4. 哈耶克认为,健全的货币制度设计的激励源泉只能来自微观企业主体的自身利益,实行“货币的非国家化”和“自由铸币”是解决失业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 5. 外生变量: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因素决定的,货币供给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所决定。 6. 内生变量: 是指在现实的经济条件下, 货币供给的变动是货币当局无法单方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经济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7. 电子货币既可归于 M 1 即第一层次,也可归于第二层次即 M 2。 8. 基础货币: (H) 是指具有货币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因此又称强力货币、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实行法定准备金制度以控制存款扩张和货币创造的一个特殊的货币层次。 9.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 10. 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 11.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中央银行运营货币政策的工具试试调节,在尚未实现最终目标之前所能达到
《网络金融》教材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