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第三版)秦志华编著第一章导论本章提要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经济资源。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目,是从实现劳动者价值角度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其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特殊地位。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理解人力资源性质与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与方法,然后结合企业组织特性,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第一节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有其特殊本质属性与运行规律,由此决定人力资源管理特殊任务与方法。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特性,需要加以深入系统剖析。一、人力资源概念人力资源也称劳动力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经济资源,体现着人们劳动能力经济价值,其特点在于始终受到劳动者意志直接支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可以有偿转让,并因为不同劳动者差异具有不同价值水平。(一)资源资源是一个经济概念,指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稀缺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与人工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统一体。资源首先是一种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来自于其有用性。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一定条件,包括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这些条件就构成资源范围。其次,作为人类生存发展条件,资源还具有交换价值,能够通过交换提高其效用水平。这种交换价值产生,与资源所有权归属与资源使用价值比较收益相关。(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也称作劳动资源、人类资源,是存在于人体中经济资源,体现为人所拥有能够创造经济价值劳动能力,具有自觉性、客观性、社会性特点。首先,劳动能力是一种自觉能力,体现着劳动者意志力量。其次,劳动能力是一种客观能力,体现着劳动者体力与智力结构。最后,劳动能力是一种社会能力,体现着劳动者社会关系。二、人力资源形态不同劳动能力状况构成不同人力资源形态。对此可以从数量、质量、结构等不同维度进行测量与刻画。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状况,取决于上述方面合理结合。(一)人力资源数量(1)实际人力资源这是指组织所直接拥有与控制员工总数,它计量结果是现有员工总人数。组织实际人力资源又可以分为固定员工与其他员工两部分。(2)潜在人力资源潜在人力资源是指不被组织直接支配,但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二)人力资源质量(教育水平、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身体素质)(1)教育水平衡量员工教育水平标准主要是学历与所学专业。(2)专业技能衡量专业技能标准主要有工作熟练度、从业经验、业务培训等。(3)职业道德。通过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体现出来(4)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生理与心理素质,例如体力、体质、身心基础水平、心理动力特征等(三)人力资源结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是紧密联系。一定人力资源数量,必然具有质规定性;而一定人力资源质量,也必须通过一定数量体现出来。剖析人力资源结构,可以从人力资源不同类型数量比例关系中寻找。人力资源数量与类型关系,是通过人员配置进行处理。三、人力资源价值不同人力资源状况具有不同经济价值。对于人力资源价值经济计量与产权界定构成人力资本,通过劳动者教育水平、健康程度、技能训练、道德素养体现出来。随着知识经济到来,人力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人力资本性质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人力资源使用价值,是人劳动能力有用性,即可以用来生产所需产品、创造社会财富。人力资源价值,首先是为了形成劳动能力所付出代价,即可以用来维持劳动者生存发展生活条件,其次是运用劳动能力所产生效益,即劳动贡献。已经形成人力资源,体现为耗费一定生活条件所形成劳动能力,这种能力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都有相应界定与归属,因此是一种财产。作为财产存在人力资源称为人力资产。(二),它们形成、配置、使用、流动及开发主动权,最终服从劳动者愿望。,不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工作态度,而且在不同情况下会出现能力不同发挥水平,,促进经济与社会与谐发展,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它是如何产生?具有什么目标与职能?应该如何进行?剖析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一、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特殊管理工作,目是通过对于劳动能力合理利用与开发,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促进经济与社会与谐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与形成,是人事工作发展结果,其转化过程可以用经济与社会变化来说明。随着人员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与员工队伍结构日益复杂,这些工作所要求人事管理技能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原有人事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现代意义人力资源管理由此产生。二、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最突出特点在于,它不仅仅关注如何根据组织目标来使用人,而且把组织整体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结合
江苏自学人力资源管理总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