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教案)兰考县孟寨乡憨寺小学李寒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16﹡青山不老执教人:兰考县孟寨乡憨寺小学李寒良 【人物原型简介】高富是山西省神池县八角大队的造林专业队长。1967年,当时已65岁的高富,动员了陈壁、祁五满、王润五、宫二小、申忙、袁二喜6个老汉组成了老愚公造林专业队。7个老汉一条心,他们决心用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把八角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全部披上绿装。经过16个春秋的苦战,共造成片林7163亩,,先后绿化了3座沙梁、10条荒沟、7华里公路,使昔日荒山沟岔变成了一片林海。1983年7月,中共神池县委、县政府为他树立造林功臣碑,并立传写入县志。 【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教学重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教学准备】钻研教材,根据教材重难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在这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一位81岁的老农却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16课—青山不老。板书课题,齐读。这篇文章源自于《光明日报》记者梁衡在1983年写的一则消息,他用最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的故事,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梁衡曾这样描述:老人姓高,名富。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懂得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进而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为下文理解老农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决心和可贵精神做下铺垫。】二、初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三、细读——: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一)第一层面: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认识正面描写的写作手法,思考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将学校与3700亩林网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悟朗读(敬佩)。(二)第二层面: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出示句子: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预设:1.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 出示:“风大作时,能逆
《青山不老》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