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音乐的耳朵一什么是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美的标准是由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群体的审美趣味所决定的。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纯音乐阶段。音乐能力的养成1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2多听是欣赏的关键;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得多了。自然就慢慢悟出欣赏音乐的道理。3学习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A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B关于音乐背景方面的知识,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作者的风格流派、作品标题的内容等等。4加强文化(人文)科学的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马思聪简介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马思聪的父亲马育杭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长,23年,11岁的他去法国学习音乐,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由于文革原因,1967年1月,赴美国定居,从事作曲、教学工作。1987年5月20日美国费城逝世。2007年12月14日,马思聪异国辞世20年后骨灰归葬广州,同日《马思聪全集》在广州艺博院举行首发式。周总理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听赏与体验【俄】柴科夫斯基序曲序曲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曲目欣赏作品结构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哀格蒙特序曲》、比才的《卡门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中国李焕之的《春节序曲》等。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培养音乐的耳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