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将军及其晚年的大陆情怀 2011-02-24 07:22 星期四侧身天地我蹉跎——孙立人将军及其晚年的大陆情怀(已发今年纵横第二期) 李传玺(230001安徽省委统战部) 2010 年12月8日,是孙立人将军诞辰110周年。为纪念这位抗日名将,将军故乡安徽庐江有关部门扩大修复了其故居,并重新对外开放。孙将军的两位儿子及其他亲属,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其他方面人士前来拜谒。作为对将军心怀敬佩的人,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并对将军强烈的报国爱国之心,尤其是晚年的大陆情怀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一、赫赫战功下的报国情怀 1900年12月8日,孙立人出生于安徽巢湖庐江金牛镇,并一直在此度过童年,5 岁生母去世, 7岁入家学, 9岁随在山东青岛任知府的父亲去青岛上学。正是在这里, 他最早萌生了要从军报国的志向。在青岛时,一次他在海边捡了很多漂亮的石头和贝壳, 不远处一群德国孩子看到后纷纷过来抢夺, 他要保卫自己的果实, 一边同他们争夺, 一边指责他们, 没想到突然走过来一个德国佬, 气冲冲地煽了孙立人两个耳光,还给予侮辱性的痛骂。国弱,不仅国土沦丧,而且人民会随时遭受欺凌, 必须拿起枪杆子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于是, 清华学堂毕业后, 去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毕业后,虽然已拿到了执业资格证书,但仍然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又报考了维吉利亚军校,投笔从戎。淞沪战役打响后, 他率领税警第四团先是投入大场一带作战, 随后又坚守苏州河南岸同日寇拼搏十七天, 就在即将撤退时却身负重伤。由于不是黄埔系, 善战的孙立人随后被蒋介石闲置,当听说将组建远征军赴缅作战,他立即向蒋介石主动请缨,就在他率队报到时,没想到军长张轸竟然如此轻视地对他说:“哎呀!你怎么当军人呢?太可惜了,你们当学生的何必跑来当军人呢? ”孙立人正色地回答:“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民不当军人,这个国家怎成一个国家? ”可正是这个学生出身的人,凭着他身体内流淌的先祖孙子孙膑善战的热血,凭着他深厚的家学, 凭着他多维度的学识, 凭着他在美国经受的严格规范的军事训练, 在远征军只知死守硬攻愚忠的国军将领中, 成了一个“常胜”的异数, 成了时隔五十年中国军队再度出国作战中耀眼的将星。在前期的大溃败中,竟然在仁安羌以不到 1000 人的兵力,解救出被近万名日军包围的 7000 多名英军以及已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 500 多人。此战是远征军入缅的第一个胜仗, 特别是在如此悬殊条件下取得的, 立即轰动全球, 并获得了美英两国首脑的嘉奖。在第二次缅甸战役和后期反攻缅北战斗中, 孙立人率部参加了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和密支那战役, 攻取了八莫、南坎和芒友等重镇, 打通了中国抗战重要生命运输线滇缅公路, 以出神入化的军事艺术, 打得日寇闻风丧胆闻名而逃。据有关史料, 孙立人所部共击毙日军 3 个联队长, 俘虏大尉以下 323 人, 击毙击伤日军十多万人, 是中国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军队中歼灭日军最多的部队, 是正面战场中几乎没有打过败仗的部队。特别是他率领新编三十八师较为完整地消灭了日军十八师团, 缴获了其印章, 使得缅北丛林成了这批参加攻占南京参与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们的坟墓。有这么一个细节,当抓到其官兵时,立即进行审问, 就一句话: 有没有到过南京?如果回答去过, 一律作为屠杀中民的战犯就地正法。虽然这可能有点违
孙立人将军及其晚年的大陆情怀.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