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设计图纸 1三、施工工艺流程 2四、主要施工方法 21、建立测量控制网 22、挖泥船驻位、定位 33、挖泥方法 4五、质量保证措施 7六、施工进度计划 8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9八、主要施工船机设备使用计划 10九、主要施工人员及职责范围 12锚碇基础挖泥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主桥东西侧锚碇基础均需要进行开挖施工,按设计要求,需开挖至强风化岩层,。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报告,东侧锚碇区域海底平均标高约为-,基床顶标高为-。主要地质构造为淤泥、卵石夹粘土、全风化岩等,开挖数量为174767m³,按设计要求开挖至强风化岩层后可以保证基床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厚度,故不需进行炸礁施工。西侧锚碇区域海底平均标高约为-,基床顶标高与东侧一致为-,主要地址构造为淤泥、粘土、卵石夹粘土、全风化岩等。在开挖至强风化岩层后,部分区域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基床最小厚度,且为满足设计要求的基床顶面高程-,需要进行炸礁及清渣施工,西侧开挖量为37577m³,炸礁及清渣数量为11546m³。挖泥边坡:淤泥、粘土层边坡为1:3,卵石层、全风化岩层边坡为1:1。开挖过程中会出现海沟,开挖过程中记录海沟位置和深度,基础抛石时使用石料将其填满。二、、设计图纸⑴《大连市南部滨海大道工程第一标段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⑵主桥图纸第四分册《锚碇》。⑴《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2-2009);⑵《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⑶《锚碇基础设计交底》(2011年10月10日)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设计向导》(SL484-2010)三、施工工艺流程四、主要施工方法1、建立测量控制网⑴测量控制①建立GPS基准站和GPS测量系统相对坐标系以及测量控制软件,对挖泥施工进行总体测量控制。选用GPS测量系统(美国天宝Trimble5700),于项目部基地建立GPS基准站,与监理共同复核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复核无误后以此为基准将整个挖泥区域按相对坐标建立相对坐标系;由挖泥测量控制软件()控制挖泥。②建立挖泥平面网格西侧分五个船地进行施工,东侧分六个船地进行施工,如图示:西侧船地划分东侧船地划分在每个船地再次进行纵横向分条形成小网格,小网格纵向为5m,横向为2m,每个小网格就代表抓斗开口尺寸。把已经分好网格的全部挖泥区位置图连同开挖设计轮廓线一起输入电脑,由中海达测量控制软件控制,用于挖泥施工。在具体挖泥施工时准确控制抓斗对准相应的小网格依次施工。⑵船舶上GPS的配置在每个抓斗式挖泥船上各配置1套GPS和1套电子罗经,GPS接收机天线设置在船艉,用于控制抓斗准确位置。电子罗经用以控制船的姿态。电脑显示器设置在操作室内,以便随时和直观的监控抓泥位置并方便指挥船舶的移位。挖泥前仔细校正挖泥船上的GPS系统,保证施工精度。2、挖泥船驻位、定位⑴挖泥船定位在挖泥船进入施工区域作业之前,由施工技术人员上船进行施工安全环保、技术交底,把挖泥安全环保、技术要求系统地向船上每一个工作人员交代清楚,然后通过电脑显示屏,由操作手指挥,对挖泥船进行准确定位,把挖泥船准确定位在拟施工区的具体挖泥地点,并系紧各条缆绳,进行挖泥作业。⑵挖泥施工定位挖泥船驻位完成后,根据建立好的施工区域小网格,对挖泥进行定位,每一抓的位置对应于每一小网格,按分区、按船地依次施工。一抓挖泥完成后,由船舶操作室内的操作手根据电脑屏幕显示对下一抓挖泥进行定位施工;每一船地(即挖泥船的一次驻位)挖泥完成后,由船舶操作室内的操作手根据电脑屏幕显示指挥移船,进行下一船地施工,依此类推。挖泥平面示意图如下所示。挖泥平面示意图3、挖泥方法⑴挖泥原则挖泥船纵向上由南向北,横向上由西向东依次对每个单位施工区域进行挖泥施工。东西两侧同时施工,分别配备挖泥船和泥驳。⑵挖泥方法挖泥采用“横移挖宽,纵移挖长“的方法进行。挖泥船移位一次的作业宽度为挖泥船自身的宽度;挖泥船每次前移长度即船的纵移宽度等于挖斗的一次向前开挖的长度。每一挖泥区开挖前,应根据所挖基槽的宽度和挖泥船宽计算该基槽横向几次开挖。基槽横向开挖次数用下式计算:n=b/a式中: n——基槽横向开挖次数,计算后进位为整数b——基槽挖泥宽度(基槽顶宽)(m)a——挖泥船宽度(m)挖泥船纵向挖完一个基槽断面后,应绞锚前进一定距离开始下一断面开挖。前进(即纵移)距离略小于抓斗张开长度,防止漏挖。实际量测所用抓斗的长度即为每次挖泥船的纵移长度。⑶挖泥分层及槽底标高和平整度控制根据设计图纸,对深基槽、泥层厚部分需分层挖泥,以免
锚碇基础挖泥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