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李翔海一、关于文化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文化?1、广义上:人类精神的外化。2、其核心是以观念形态存在的价值系统。(二)文化的基本属性:1、民族性;2、时代性。(三)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1、现代化缘起及其发展趋势;2、文化世界化的复杂性。A、一元还是多元?B、世界化是西方现代文化的全球化吗?(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文明的集中体现。二、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文化的一般特质:1、思想主题:注重生命意义的安顿。自我做主:三条路径,孝。意志与理性:人之生命的两个基本要素。2、思维方式:注重综合。阴阳互渗3、价值取向:追求普遍和谐4、义务型的伦理观念。分饼的哲学与让梨的哲学。(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及其对东亚与欧洲的影响:1、对东亚地区的影响:日本、朝鲜半岛、越南;2、对欧洲的影响:器物、文官制度、观念二、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三)西方的崛起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衰落:1、现代性的形成: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与进步的历史观;2、中国文化的衰微:从器物到制度以至理念(四)马克思主义的入主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初步复苏:1、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兴起;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同点:自我做主、人性向善、人间天国;不同点:注重道德修为与拥有物质性力量。3、中国民族的独立为中国文化的复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新发展:1、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的对垒;2、“现代化即西方化”观念的颠覆(后现代主义、工业东亚);3、中国文化重新走向世界;4、金融海啸的出现。三、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主要发展范式的变迁(一)天不变道亦不变;(二)师夷长技以制夷;(三)中体西用论与西体中用论;(四)全盘西化论;(五)古今中西法。1、从左倾思潮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综合创新论;2、马魂中体西用论。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先进文化的概念(二)文化的重要性1、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现代化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四)根本任务(五)基本方针:二为、双百、三贴近、两手、民族与世界。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二)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2)中华民族精神的形上内核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结构,其中“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构成了横列的“一体之二元”。两者之间不仅具体地体现了刚强劲健、勇猛精进之能与淳厚博大、兼容并包之德,而且在其形上意蕴中在普遍性、一般性的高度包含了刚柔相济、德能一体的要求。与此同时,无论是自强不息还是厚德载物以及两者所构成的“二元一体”的具体精神义涵与表现形态,又不是静止的、凝固的,而是与时偕行、随时而“中”的。(3)时代精神要体现时代的根本特点。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社会主义荣辱观(1)基本内容(2)荣辱观与中国文化传统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55273190
  • 文件大小98 KB
  • 时间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