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哲理小故事50字有哲理的励志小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会喜欢看,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有哲理的励志小故事100字,供大家参阅! 有哲理的励志小故事100字:无须抱怨北宋学者丁谓拿着诗文去拜访王禹偁。王禹偁很欣赏他,认为其文采与才子孙何不相上下,可与韩愈、柳宗元相提并论,赋诗一首:“五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自此,丁谓便以孙何为对手。同年参加科举,孙何高中状元,丁谓名列第四,忿忿不已。宋太宗知道了此事,不无幽默地对丁谓说:“甲乙丙丁,你既姓丁,该得第四,无须抱怨!”有哲理的励志小故事:忠臣与良臣魏征是唐朝有名的谏臣,因为性格耿直,常常得罪人。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接到别人的告发,说魏征结党营私、意图不轨。唐太宗便派御史大夫闻彦博前去查办,但闻彦博并没有查出魏征有结党营私,意图不轨的问题。闻彦博向唐太宗汇报说:“魏征作为一个大臣,行为有一些不检点的地方,在一些细节上不注意避嫌,以致遭到别人的毁谤,这也是应该受到责备的。”唐太宗便派闻彦博去嘱告魏征,让他以后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几天后,魏征去见唐太宗,对唐太宗说:“古书上说,要想把一个国家治理好,君臣应该同心协力,共同合作。如果君臣之间不能坦诚相待,为臣的专门在检点自己的行为上下工夫,处处谨小慎微,那么这个国家要想兴盛就很难了。所以,对于您要我检点行为的训示,我实在不敢遵从。”唐太宗听后,觉得魏征所言很有道理,连忙说:“爱卿言之有理,是朕不对。”“我有幸能够侍奉陛下,希望陛下不要让我做忠臣,而要让我做良臣。”魏征拜谢说。“忠臣与良臣有什么区别吗?”唐太宗不解地问。魏征回答说:“所谓忠臣,虽然给君主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忠心耿耿地劝谏君主,但不被君主采纳,到头来,家与国都遭受损失,君主得了不好的名声,而他却得到忠臣的美名;所谓良臣,就是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并被君主采纳,因而身得美名,并能与君主同享荣华富贵。这就是忠臣和良臣的区别。”唐太宗听后,连声夸赞说:“你说得真是太好了。那么什么是昏君,什么是明君呢?”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一个君主,只有多采纳一些建议,才能耳聪目明,不被奸邪小人所蒙蔽。”唐太宗点了点头,停了一会儿又说:“昏君总是护着自己的短处,因而就一天比一天昏庸;而明君能经常想到自己的短处,因而就能越来越明智。我愿经常接受你和其他大臣们的谏言,努力做一个明君;而你也要经常大胆地提出意见,努力做一个良臣啊。”有哲理的励志小故事:巧语智辩的薛登薛登是宰相的儿子,自幼聪明伶俐。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薛登的父亲,但苦于无从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子玩耍,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忙喊道:“薛登,你像个老鼠一样胆小,不敢把皇门边的桶砸掉一只?”薛登不知是计,一口气跑到皇门边上,把立在那里的双桶砸掉了一只。金盛一看,洋洋得意,立即飞报皇上。皇上大怒,立传薛登父子问罪。薛登父子跪在堂下,但薛登却若无其事地嘻嘻笑着,皇上怒喝道:“大胆薛登,为什么砸掉皇门之桶?”薛登毫无惧色,抬起头反问道:“皇上,你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统)天下好?”“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说。薛登高兴得拍起手来:“皇上说得对!一统天下好,所以,我把多余的那只‘桶’给砸了。”皇上听了转怒为喜,称赞道:“好个聪明的孩子!”又对宰相说:“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
励志哲理小故事5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