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外研究》投稿指南本刊以中译外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汉英、汉日、汉俄等语言的外译问题,总结提炼出适合中译外的理论与原则,描写解释翻译现象。为实现这个目的,本刊设有文献翻译、文学翻译、文化翻译、译作批评、学术争鸣、翻译教学、实用翻译、翻译政策等栏目,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一、稿件构成1、论文中文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关键词(3-6个)。2、论文英文标题。3、正文:中文,字数以5000-8000字为宜。4、参考文献。5、作者简介,公开部分:作者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仅供编辑部使用部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6、资助项目以“*”形式添加脚注于首页中文标题右上方,并在脚注中注明资助者、项目完整名称及项目编号。7、附录等(如果有)。二、稿件体例1、。,姓名在后,用空格隔开,总占一行;二名作者以上姓名用顿号隔开。。2、:节号为一、二、三…,节号后加顿号,然后是节标题;章节内小标题节号为(一)、(二)、(三)…,节号后空格,然后是节标题;下一级小标题节号为1、2、3…,节号后加小数点,然后是节标题;、、…,、、…。小节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小节标题。引言与结语也按章节排序。:正文的中文默认字体为宋体五号,外文默认字体为TimesNewRoman5号,首行缩进2字符,,两端对齐。。文内夹注的文献信息放在随文圆括号内,作者姓名(外文只注作者姓)与年份之间以逗号隔开,如(袁晓宁,2007:90)、(Ellis,1994:28)。夹注应在标点符号之前。,标示为①、②、③,…。文内注释标号上标。3、: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英文按英语字母顺序)的字母顺序以方括号排序,如[1],[2],[3]。中外文献分别排列,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作者的姓名全都按姓+名的顺序给出全名。英文按照姓+名的顺序给出,姓与名之间加英文逗号。英文作者的名仅给出首字母。同一作者不同出版年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同一年的出版物按照文献标题首词的顺序排列,在出版年后按顺序加a、b、c以示区别。外文期刊与论文集析出文献的篇名以正体书写,并仅其首词的首字母大写;外文专著书名、期刊名与论文集名以斜体书写,并且首词、尾词以及其他实词的首字母大写。篇名和书名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R],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为[D],词典为[Z],报刊文章为[N],网上文献为[OL]。::[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35-,. LexicalSemantics [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
《中译外研究》投稿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