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0届高考语文中庸之道.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庸之道
——《<论语>选读》十四
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
——欹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荀子·宥坐》
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
——《现代汉语词典》
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
——《论语》选读
中庸指什么?
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
——一般人的看法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中庸》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
《中庸》之所以受到后儒的重视,根本原因是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作了系统化的阐述。其深刻而精微的思想内容,它所阐述的一整套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十分切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
中庸至德
程子曰: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第1章: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释义
第2章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11•16)
何谓中庸?
过犹不及
=折中之道
?
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睡觉过多会头昏;
;
,常常会造成精神负担,反而会把身体搞坏。
(左倾、右倾;朝鲜、前苏联)
过犹不及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讲究不瘟不火;
;
;

恰到好处的例子——
第8章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
中庸非中折
中庸有原则
(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
第7章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P39 (14•34)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原则:爱憎分明!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2010届高考语文中庸之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