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重庆市云阳县洞鹿小学谭凤鸣【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的。【关键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新课标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培养学生会听的习惯会听,就是要听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真人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以前每天布置家庭作业,总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抄写下来然后回家才不会做漏,因为我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殊不知,长期这样,我抄,学生誊写,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依赖思想,老师用口头布置的作业基本没什么作用。后来,在搭档的启发下,我做了改正,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组织学生做了如下练习:教师练一段简短的文字,让学生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或者教师朗读大段文字,学生学会抓关键词语作为小标题,每天的作业布置我用口述,学生拿笔记,对于记得好的学生我将以拍照的方式发到家长群里面去,被拍照的同学将能得到个人和小组的加分等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会边听、边想、边记,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记忆的能力。二、培养学生会看的习惯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可以不讲或者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要工整,演示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最后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观察方法。三、培养学生会想的习惯会想,首先要想。课堂上要让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学生动脑子。要求学生,教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回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并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都得积极动脑思考。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学生优先作答,再请回答的同学针对前者的疑问作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都得到锻炼。同时,提问后教师还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四、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听、看、想三者都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学生的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语文课上训练说,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 。我班有这样一位女生,性格很孤僻,胆子小,课堂上不爱举手不说,你喊她起来回答问题她是不会站起来的,更不用说回答问题了。老师启发她,学生鼓励她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