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作者介绍汪曾祺,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祖籍江苏高邮。以散文和短篇小说见长,代表作品有《职业》《幽冥钟》《受戒》《云致秋行状》《复仇》《八月骄阳》《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国子监》等。汪曾祺的散文似“水”,他的散文是“水”孕育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水性”。归于胡同,又具有浓郁的“胡同”味。这种“胡同”味,是汪散文显示的一种综合的北京胡同的地方特色:它既表现在取材、构思和抒情民性,同时在语言上也具有北京胡同的京腔京调的韵味。汪曾祺曾在他的《自选集》中“自序”中写道:“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间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我写不了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着智慧的论著,也写不了蒙田那样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感情过于洋溢,就像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自己有点不好意思。我读了一些散文,大概继承了一点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有些可以看出张岱和龚定庵的痕迹。”背景介绍 关于胡同 北京胡同的格局形成于13世纪,遍布城内外的数千条胡同一向是最基层的百姓聚居之地,也是富有京韵京味的胡同文化形成、演化的依托。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胡同约有4000多个。“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过去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住处必有水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已久。重点剖析一、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这是一篇序文,但却写得自由活泼。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什么是胡同文化,而是从大处着笔,写北京的城建和胡同的特征以及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第二自然段,写胡同的来历,第三自然段写胡同的大小和数量,到第四自然段,才谈到胡同文化。可见前面几段是为后面写胡同文化作铺垫的。什么是胡同文化?作者说:“我们通常所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胡同文化的呢?首先写居住和休闲,透露出北京人生活的封闭、平和和安宁。接着写吃,透露出北京人的自足,再写北京人的性格:置身事外,最后写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最后三段,写胡同文化的衰败和没落。二、抓住首句,是概括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有些文章的段首句,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或其他几段的内容,这篇文章就是这样。比如第二自然段,第二句就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作者从六个方面,用“有的胡同”这样的排比性的句段,对“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一句作了具体的交待。又比如“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一句,管住了三个自然段。最后三个自然段,也是紧扣“北京胡同在衰败、没落”一句而展开的。在阅读中,遇到这样的句子,千万不要放过。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写胡同文化,却从它的建筑写起,这就说明胡同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这里作者表达了一种热爱之情。作者从多侧面对北京胡同文化进行叙写,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北京人的熟悉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对北京人的某种推崇。但是,作者并没有沉醉其中,而是有着某些批判和反思的,因此,作者最后写了在时代大潮中北京胡同文化的衰败、没落,表现了一种惋惜之情。总的来说,作者表达的感情是:留恋、怀旧、伤感;知道它必将衰败、没落,带着一定的批判意识。疑难解析一、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解析:北京胡
《胡同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