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的一首干谒诗。 孟浩然(689-740)《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写作背景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当时位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关于“干谒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朗读欣赏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水映天空天空冲击渡过安居,闲居不仕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写景——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抒情——诗人渴望出仕,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主题)望赠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静——名句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动——佳句视觉,听觉写洞庭湖磅礴的气势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发出感慨——双关:委婉写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广为流传,点明主题引典故、设比喻。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壮景造势,势涉情思。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涵”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开阔。“太清”纵向描绘,给人以天高地阔,玉宇澄清之感。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千溪万河。三、四两句实写洞庭。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诗歌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395 KB
  • 时间2020-04-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