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该准则以国际上通行规则与惯例为依据,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理念,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情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核心地位。因此,在准则下企业利润表有很大变化。本文将针对新准则下利润表变化展开论述。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利润表变化利润表剖析AbstractIn2006,,strictlydefinedtheassets,liabilities,owners'equity,revenue,cost,profit,ountingelements,ountingelementsconfirmation,measurementprinciple,theintroductionoftheconceptofassetsandliabilitiesapparent,highlightedthecorepositionofbalancesheet,,:ountingstandards,estatement,estatementanalysis目录一、前言1二、新旧会计准则比较1(一)补充新规定,形成系统化1(二)变动一般核算原则,更具操作性1(三)增加了新会计计量属性1(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新规定1(五)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更2三、利润表变化2(一)理念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2(二)计量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3(三)报表列报变化3四、新准则下利润表剖析4(一)结构剖析4(二)财务信息剖析4(三)影响剖析5五、新准则下利润表不足及问题剖析7(一)模糊了主营业务利润与其它业务利润划分7(二)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容易产生误解7(三)编制基础不一致7六、结论8致谢9参考文献10前言随着经济发展,传统会计准则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变化。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与2007年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与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需求相适应,构建了与我国特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相接近、囊括了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各行业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依据。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一)补充新规定,形成系统化同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体系增添了若干新规定。例如: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套期保值》生物资产》金融工具列报》金融资产转移》石油天然气开采》外币折算》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这些规定增加,使我国各行业在遇到本行业特殊性问题时直接有据可依,使准则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善。二)变动一般核算原则,更具操作性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对历史成本原则与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明确规定。费用”第35条明确规定“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同旧准则相比,这种说法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同时,该条中还规定“企业发生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反映是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规定,但其更能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三)增加了新会计计量属性除了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与现值等已有计量属性外,新准则还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与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金额计量。这是此次改革一大亮点,使收入与费用配比可以建立在同一时间基础上,达到逻辑上统一,同时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相趋同。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新规定旧会计准则允许对已经确认资产减值予以转回,但该规定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操纵损益主要手段,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就使一些企业不能够继续通过资产减值这条路来调节利润。(五)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更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
新会计准则利润表的变化利润表的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