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教学的对象是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如果不注意教学形式,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学好拼音的兴趣,我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好汉语拼音。 一语言激发式 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的第一节课上,应先和学生谈谈学习汉语拼音的好处,使学生懂得,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以用它来识字,能读很多书,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时教师可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些生字卡片和图书给学生看或读给学生听,告诉他们学会汉语拼音就会识字,可以阅读许多有趣的图书。学好了汉语拼音,还可以帮助我们说好标准的普通话,长大后,我们可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习和工作。话虽不多,但激发了他们急于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从小立下远大的志向。 二比读竞争式 在教学汉语拼音声、韵母时,可组织学生一个一个地轮读或一组一组地轮读,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看哪个组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这时学生就会在愉快的竞赛活动中,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成绩。有的学生一时达不到要求,教师可鼓励别的学生帮助他。这样你追我赶地天天练读拼音字母,不但能把拼音字母读得正确、流利,而且也为今后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经常这样做,还会在班级里形成互相帮助、力求上进的好风气,对推动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三歌诀描述式 要使一年级学生正确无误地掌握读音、字形,是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常常会把b、d,p、q,m、n,f、t,等形状相似的声母混淆起来,不是把b读成(或写成)d,就是f读成(或写成)t。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掌握读音、字形的困难,在教学中我自编了一些有趣的歌诀,描述给学生听记,使学生很快地就掌握了读音和字形特征。 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清晨公鸡要打鸣,圆圆嘴巴ooo”。 如,两个门洞mmm,一个门洞nnn,上面伞柄fff,下面伞柄ttt。 如,讲到“b”的字形时,说“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学到声母“p”时,我问“你准备怎么记住p的样子呀?”一名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学着编了句儿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是什么呢?“ddd”,左上半圆又是什么呢?“qqq”等等。 又如在教学ü上两点省写规则时,我编了顺口溜歌诀:小ü小ü有礼貌,碰到j、q、x就脱帽,脱了帽还读ü,分开来戴上帽。 实践证明,这些字母歌诀,学生爱读易记,能及时帮助学生记忆,效果良好。 四玩玩做做式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儿童参与率、合作率较高的一种行为方式。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只要运用得当,游戏方式是一种学习效率较高的方法。 教师把教过的字母卡片打乱挂在黑板上,做听音读声、韵母练习。如教师念字母“ao”,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取下“ao卡片”,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得准确、响亮,然后利用“小老师”教读,让全体同学跟着念。读得不准确的,
怎样做好拼音教学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