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做功了吗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过程、方法: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注意平常的观察能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新课:分析下图中动滑轮省力情况和费距离情况:人们在使用动滑轮时发现,拉力F是物重G的一半,拉力的作用点上升的距离s是重物上升高度h的两倍,如果把拉力F与上升的距离s相乘,基本等于物重G与重物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后来又发现作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二、探究:怎样才算做功展示挂图(图9-22),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怎样才算做了功?C图:虽然有施加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这是“劳而无功”。讨论: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学生活动1: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中是否对物体做了功。教师演示: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讲台桌上运动一段距离。2、用弹簧测力计提起木块的过程。3、用弹簧测力计提着木块停在空中静止不动。4、用弹簧测力计提着木块在空中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最后教师强调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并总结出不做功的3种情况:1、S=0(劳而无功)2、F=0(不劳无功)3、F的方向和S垂直。学生活动2: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有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三、怎样计算功: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这一规定不但包含了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且告诉我们功的计算方法。1、公式: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FS2、单位:F—N,S—m,所W—N•m焦耳—J1J=1
103做功了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