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 2011 ~ 2015 年) 发展规划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2011 年2月 28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中国安防行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 尤其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壮大, 安防产品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及服务业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形成了市场应用广泛、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成长型行业,在服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平安城市”建设、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等方面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又将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使安防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受行业主管部门的委托, 特编制《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安防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及“平安城市”、“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项目、活动的带动下,我国安防行业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产业、企业、科技、市场以及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并有效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主要任务, 成为了我国安防行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好的时期。 1 .产业实力大为增强,结构布局趋于合理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2010 年, 安防企业达到了 2万5 千家左右, 从业人员约 120 万人;行业总产值达到 2300 多亿元,其中安防产品 2 产值约为 1000 亿元, 安防工程和服务市场约为 1300 亿元; 全行业实现增加值 800 多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倍,年均增长 23% 以上。其中安防电子产品发展较快,年均增长 25% 左右,到 2010 年安防电子各类产品比重约为:视频监控系统 55% ,出入口控制系统 15% ,防盗报警系统 12% ,其他类别的产品 18% 。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随着市场应用的不断扩展,产业内涵逐渐延伸放大, 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施工集成、报警运营、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实体防护、防盗报警、视频监控、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等系统领域全面发展;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专业报警运营服务有了实质性发展, 所占比重上升,各类风险评估、效能评估、施工监理、维护维修、中介咨询、业务培训等安防服务业务开始起步,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三大地域性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安防行业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以电子安防产品生产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珠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和外资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集成应用、软件、服务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占据了我国安防产业约 2/3 以上的份额。骨干企业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 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初步统计, 目前产值超过 1 亿元的安防企业已达到 100 家左右, 产业集中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兼并、整合、资本运作已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与模式,已有 10多家安防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另有 20 多家国内外上市企业将安防列入其主营业务之一。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 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及核心竞争力都大为增强, 先后有 21 个产品 20 家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 2 .市场应用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出口贸易增长较快伴随着“平安建设”推进的步伐,一些传统领域如金融、文博、交通、政府等安防应用更加深入; 一批新生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卫生、 3 体育、能源、通讯、厂矿企业等增长较快; 社区、居民安防应用开始升温, 社会化应用进程加速。市场应用逐步由中心城市、大城市向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地区延伸, 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边境口岸延伸, 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求量。出口贸易获得较大发展。“十一五”期间, 我都有了较大提高, 在广东、浙江就有近千家企业从事出口产品生产业务,年出口贸易额达到上百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亚及世界各地。自 2008 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安防企业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 出口贸易额一度呈下降趋势。进入 2010 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回暖, 绝大多数企业成功度过了危机, 出口业务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3 .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安防企业科技创新热情高、力度大,科技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值达到了 5% 以上,达到了, 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促进了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安防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