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学习目标
※:了解梅花的特点。
※:体会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
※:体会情感,背诵这首词。
课前检测:
1、“卜算子”,是。“咏梅”,是。此前的两句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
2、毛泽东(1893~1976),字,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中国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 的主要创立者。
词牌名题目
润之
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
缔造者领袖毛泽东思想
3、诗词积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凌寒开放坚贞不屈美丽孤独
《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后的写作。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感受时代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听范读
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上阕:微风细雨把春姑娘给送回来了,天空中飞起了雪花儿,早早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已经是高高的悬崖上冰冻百丈的时候,却还有梅花的花枝在俏丽地招展。
译文:
下阕:梅花虽俏丽却并不和百花争着显示自己在春天的艳丽、出众,她只是把春天到来的讯息向大伙儿通报。等到山野上百花盛开群芳烂漫的时候,你看,梅花在花丛中笑得正欢呢。
合作探究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中关键词语是哪几个?梅花盛开的环境和状态又是什么样的?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
一个“俏”字,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突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不争春”又突出表现梅花的谦逊;“报”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春天来临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赤诚迎来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却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卜算子 咏梅 课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