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守护员心得【用爱守护学生的心理】摘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中学阶段对学生一生中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又是一个青春萌动的时期,他们在心理上与小学生和初中生有了本质的区别。长期以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都被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使得目前的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呈现出心理上或多或少的一些障碍,从而影响他们的综合全面发展。关键词:教师;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教育中学阶段对学生的一生而言是个特殊的时期,又是一个青春萌动的时期,在心理上与小学生有了实质的不同。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已对中学生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热情,但大都把关注点放在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却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话题。一、中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1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在小学里,学生会受到老师和家长更多的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2自信心不足,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一方面,由于一部分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以学习成绩论英雄,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处在高手如林的中学阶段,学习竞争压力太大。3逆反心理中学阶段是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1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的方法,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2教师对学生心理不重视教师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唯此而已,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更要指出是有些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少重视,不追求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及成绩如何,只在乎学校不出事,怕承担责任,不敢去碰及学生最敏感的青春期、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也是教育者对学生心理不重视的最主要的因素。3社会环境污染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三、对处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建议1学校对策学生群体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社会有机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心理系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如此情况,我们各类学校是否可以:(1)开设心理咨询室要有经培训的专业人员长期开办此项工作,通过面对面的关爱,为学生设计人生,解疑答惑,进行健康咨询,心理疏导。(2)开展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学校课余生活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这是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如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守护员心得【用爱守护学生的心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