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悉水稻苗期稻瘟病的症状特征。
2、学习水稻苗期稻瘟病的鉴定方法。
一、目的
二、内容说明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一种真菌病害,分布范围及广,遍及世界及我国各个稻区,流行速度极快,对水稻的危害极大。根据稻瘟病发生的时期和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颈瘟和粒瘟。以叶瘟发生最早,在秧苗时期就可以发生,并可以进行鉴定。
虽然有些品种具有高度抗稻瘟病的特性,但是由于病源菌的生理小种变异频繁,抗病品种的抗性容易丧失,很快会变为感病型。这些并非是品种抗病性的改变,而是由于病源菌生理小种的频繁变化所致。必须不断了解病原菌的变化,并不断选育出新的抗病品种用于生产,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
稻瘟病发生和流行的环境条件,温度以25-28℃最为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96%以上最为适宜。这时菌丝发育和分生孢子形成均有利。分生孢子的萌发还要求有水滴存在。光照对孢子的形成、萌发、浸入都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萌发后,浸入组织,经四天的潜育期就可出现病班,稻株易感病的生育时期是四叶期、分蘖期和穗期。偏施氮肥和排灌不良易导至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稻瘟病的鉴定方法分为人工接种鉴定和自然鉴定两种。前者常用于苗瘟和叶瘟的鉴定,后者可用于苗瘟、叶瘟、枝梗瘟和颈病等的鉴定。
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
(一)所需用品
1、材料:
(1)抗感稻瘟病特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材料数个。
(2)供试稻瘟病菌种。从当地收集分布广、致病力强的主要稻瘟菌代表性生理小种,将不同小种分别进行培养繁殖,接种时混合使用。
2、仪器和用品
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恒温培养箱,三角瓶、培养皿、接种环、搪瓷盘、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普通喷雾器或医用喷头喷雾器、注射器、橡胶管、保温保湿遮阳用品等。
3、药品
可溶性淀粉、酵母、琼脂、大麦或高梁种子、无菌水等。
本实验将涉及到以下的器具:
水稻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